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2月03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海曙探索完善秸秆利用体系

秸秆打捆作业现场。(徐能 陈朝霞 摄)

    本报讯(记者徐能 陈朝霞 通讯员张昊桦 徐宁蕾)暮秋时节,走进稻田间,满眼皆是秋粮采收后留下的秸秆。丰收过后,伴随着“禁烧令”,秸秆何去何从?

    海曙区洞桥镇种粮大户吕立平种了800多亩晚稻。他告诉记者,从10月开始,合作社的3台打捆机就将自家及邻居家稻田中的秸秆打捆成一个个“草面包”。

    “打捆好的秸秆,会出售给周边的竹园用于覆盖雷笋,或出售给养牛场做饲料、给养鸭养鹅场做垫料。”他说。

    海曙区农业技术管理服务站农技专家董作珍介绍,近3年来,海曙区在辖区培养了9家秸秆打捆经营主体,目前已拥有20台打捆机,同时出台扶持政策,给予打捆经营主体每亩75元的补助。自10月以来,已完成1.3万余亩的秸秆打捆回收,至打捆季结束,秸秆离田率预计达到20%。

    专家介绍,相较于传统的秸秆焚烧,秸秆打捆离田,既环保又能帮助农户增收,还能降低后茬作物的病虫害风险,“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近年来,海曙区积极探索完善秸秆收、储、运、销服务体系。“十四五”时期,该区计划建设7个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解决秸秆离田利用过程中的收集和储存等难题,带动全区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提升秸秆离田利用率。

    据悉,明年,海曙区将启用横街镇、集士港镇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培养一批致力于秸秆收、储、运工作的经纪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