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民政在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2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多一点

余姚开展“平安边界 美丽地名”宣传活动。

    记者 伍 慧 

    海曙

    “共富地名”,助力乡村振兴

    海曙区古林镇茂新村,2004年由茂林、张马、吴庄3村合并,取名茂新,寓意“繁茂一新”,如今的茂新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文旅网红村,有力促进了发展振兴。大西坝,位于海曙区高桥镇高桥村大西坝自然村,是沟通西塘河与姚江的咽喉。它山堰,在推动宁波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以其作为商标的各类产品琳琅满目,享誉大江南北……

    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名是岁月积淀的文化资源,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为擦亮美丽乡村名片,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一步发挥地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海曙区民政局开展了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乡村著名行动,选取了“茂新村”“它山堰”“大西坝”“高桥”等地名,对它们的来历、现状、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宣传。

    奉化

    数字门牌,让公共服务更“便民”

    2021年6月,奉化区被列入省民政厅、省公安厅第一批数字门牌应用试点,推进数字门牌的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管理和建设。奉化区以数字门牌应用试点为契机,搭建地名地址智慧协同服务系统,设立地名、地址、地名文化等管理板块,至今已归集各类地名数据8602条,地址数据35万余条。将已安装、更换的35万余块数字门牌、800余块道路路名牌作为地名文化服务阵地,扫二维码就能了解周边的地名信息、服务项目,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工作、生活。

    与此同时,奉化依托地名地址智慧协同服务系统,为农场、农家乐等场所的业务开展提供地址、产品、服务等信息,助力乡村振兴。以岳林街道周家村的“爽爽家庭农场”为例,扫描其数字门牌二维码,不仅能显示农场的简介、外景和航拍视频,就连周边的酒店和景点也能“一码获取”,为游客信息查询提供了便利。

    余姚

    擦亮“阳明文化”品牌,讲好地名故事

    2022年6月,余姚被省民政厅列为第一批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市。为保护传承和创新弘扬地名文化,提升地名规范化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余姚以“省级试点”工作为契机,多举措多维度推进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工作。

    设立阳明地名文化研究机构。重构余姚市姚江文化研究会,设立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阳明地名文化中心,组织开展阳明地名文化研讨会。

    申报专项课题。通过调研学习,形成《阳明地名文化保护机制及世界级服务功能平台创新研究》,并向民政部申报课题,后在央媒发表学术论文。

    组织阳明地名文化主题短视频大赛。由宁波市阳明文化海外传习基地、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等单位承办阳明地名文化短视频大赛,向社会征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名文化短视频作品。

    讲好地名故事。通过实地走访,深入挖掘余姚独特的多元文化素材,编写完成《余姚历史地名选录》《余姚地名漫谈》《余姚市地名文化展》《余姚红色地名地图》,扩大地名文化有效宣传,让文化自信深入民众内心。

    宁海

    “水东讲村名”,留住记忆,留住乡愁

    近年来,宁海本土培育的地名文化讲解短视频栏目“水东讲村名”在网络上走红,深受中老年人及海外游子的喜爱。该栏目以方言讲解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并配上图片、视频等内容,形象地展示每个“村名”的由来以及蕴含的历史和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原始音像资料,还让更多人建立起与故乡的情感连接,留住了故乡的记忆。

    2023年10月,宁海县地名办公室接手“水东讲村名”栏目,进一步提升节目的品质和内容,并联合宁海地区“共富工坊”项目,在传递本土文化和历史的过程中,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推动本土企业的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第108期节目借讲述凤潭村的故事巧妙推广了当地的特色产品——凤潭清酒,让观众在了解凤潭村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对这一品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兴趣。截至目前,“水东讲村名”已发布200多期视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