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
 |
执法人员开展药品检查。 |
 |
用药咨询服务。 |
王岚 华碧川 文/图 目前,2023年“全国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正在持续开展中。与此同时,多地进入流感高发期,不少人“中招”,导致身体不适。如何科学选药、安全用药,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之一。 围绕“安全用药 健康为民”主题,我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纷纷组织开展药品安全进社区活动,并推出民生药事服务站、发布寻药小程序等,多方位多维度普及安全用药知识,增进民众对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认知和信心,营造良好的药品安全环境。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药品监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防范化解风险,提升药品监管能力,并取得显著成效,连续三年在全省药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聚焦监管重点,强化风险防控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8564人次,对含兴奋剂药品、中药饮片、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等的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对涉亚运药品开展专项抽检,确保药品安全事故、兴奋剂事件“两个零发生”。 在日常监管方面,我市持续督促全市药械化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经常开展法规宣贯、风险分析和警示教育,还针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领域的重点环节、高风险品种,开展中药饮片生产专项检查、含兴奋剂药品专项检查、医疗器械注册人委托生产专项检查,以及儿童用妆“护盾”、美容美发机构“靓妆”等行动,筑牢药品监管安全防线。 针对冬季多种病毒盛行的情况,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对接全市药品经营企业,统计上报防治药品库存及销售数量,摸排药品存量、分析需求、研判用量,及时了解市场阶段性需求量急剧增加的特殊性,制订实施防疫抗疫药品专项抽检计划,对相关防治药品质量监管作重点部署,全面保障药品供应和质量。 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打击力度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艾灸产品、医疗领域价格、医疗美容、儿童用药等民生热点问题,开展“铁拳”“亮剑”“药剑”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有效维护了药械化市场秩序。 截至目前,全市共立案查处药械化领域违法案件806起,其中,大要案51起。1起案件入选“首届长三角地区药品行政处罚十佳案例”,1起案件入选国家药监局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典型案例,3起案件获省局领导批示肯定。 对存在较高风险的领域,我市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违法线索的分析研判,运用“浙药稽查”等平台快速筛查涉嫌危害生命安全、危害高质量发展的大要案线索,实施靶向打击,有效提升了办案精准性。 同时,优化办案机制,市场监管、公安、检察院、法院间强化行刑衔接,持续加大联合打击力度,协同办理药品案件5起。积极发挥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沪苏浙皖赣)药品稽查执法协作机制优势,成功查办了特大制售伪劣医用防护服案等一批跨省大案。 办好民生实事,推进惠民利民 民生药事服务站建设是2021年浙江省十大民生实事之一。通过遴选一批优质零售药店,作为服务站建设主体,为群众提供用药咨询、个人药物使用档案、安全用药知识讲座、个人自用医疗器械使用指导和校准代办等公益性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方位、“一站式”的药事服务。 今年,我市已提前超额完成省政府要求新增20家民生药事服务站的建设任务,全市覆盖率达100%,实现建成总数和完成率全省双领先。 目前,全市已建成民生药事服务站97家,每家每月的服务频次保持在5000次。 依托“浙里药店”应用与现代社区建设,社区药事服务站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中。目前全市已建立22家社区药事服务站点,覆盖10个区(县、市)。 为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我市还创新方式方法惠民利民。如研发“象山药管家”等系统并上线“浙里办”平台,提供寻药服务5.21万次;推动进口化妆品防伪溯源平台和“GM2D在线”平台对接,实现赋码动态、扫码动态和反馈研判等数据的实时互通,让群众用得放心、企业真正受益。 抓好队伍建设,夯实监管基础 推进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通过“专职+兼职+购买社会服务”方式,我市组建一支有280人的市级检查员队伍,对标省“双百尖兵”“尖兵领航”等工程,制定出台《宁波市药品职业检查“强基培优”实施方案(2023-2025年)》,促进重点培养对象成长。 探索构建药品检查员标准化培养体系。我市联合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率先在全省开展药品检查员分类分层培养机制研究。 提升药品检验检测专业能力。我市完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与省市场监管局平台对接工作,持续开展国际能力验证,不断提升检验检测专业能力,全年市级药品监督抽验完成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赋能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发展 打造生物医药品牌。我市主动对接“甬江引才工程”助创工作,服务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发挥省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等平台的作用,助力麟沣医疗科技产业园成为全省第二个、宁波首个医疗器械“共享实验室”试点单位。 推荐6家企业入围全国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名单,推荐10家企业的20个产品进入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注册检验“绿色通道”,打造“甬造器械”品牌,提升我市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地位。 聚焦当地特色产业,助力浙贝母产业发展。我市传承浙贝母“灰贝”加工技艺,构建浙贝母“灰贝”品规标准化体系,确保中药饮片生产全过程符合规范要求,质量评价有法可依,进一步加强“樟村浙贝”品牌建设,促进浙贝母产业振兴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