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考察浙江重要讲话中又再次强调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当前,宁波需要以干部担当作为引领敢想敢干敢创新的良好风气,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为新征程更好地激励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明确干部担当作为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阐释干部担当作为与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指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相关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多选一些在重大斗争中经过磨砺的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强调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既要德配其位,也要才配其位。 二、宁波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宁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多措并举,精准施策。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作风建设,激发想担当的强烈愿望。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从源头上筑牢干部担当作为的根基,以理想信念教育凝心铸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干部担当作为。二是以作风建设激励和倒逼干部担当作为。一方面以作风建设激发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工作热情与奉献精神;另一方面以“五问五破、五比五先”等作风专项行动为契机,倒逼担当作为,通过检视不足、查找差距、抓实整改,增强实干为重的履职担当。 加强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练就善担当的过硬本领。一是优化学习培训推动干部能力变革。全市统筹和加强各级各类培训,引导广大干部持续增强担当作为的本领。切实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的放矢、按需施训。二是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提升干部实战本领。始终把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作为锻炼干部的主战场,常态化推动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制度性交流,选派干部赴攻坚一线挂职锻炼,派驻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干部精准服务企业,把干部放到深入具体的事务中、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去摸爬滚打、增长才干。 统筹管理监督和关心关爱,构建敢担当的有力保障。一是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只有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干部的敢想敢干才有保障。二是以组织关心关爱破解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常态化关心关爱干部,及时帮助解决干部的实际困难,给奋战在一线“连轴转”的干部送上组织温暖。健全完善干部心理健康关爱体系,实施心理赋能行动。 优化考核奖惩和示范引领,形成比担当的浓厚氛围。一是考准考实干部担当作为表现。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评判器和识别仪作用,不断完善考核的制度、指标、工作和激励体系,使担当作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二是以榜样力量激发担当作为热情。表彰“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宁波市担当作为好干部”,举办省、市担当作为好干部故事分享会,充分发挥榜样力量。 三、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对策建议 当前宁波正处于历史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完成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需要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突出思想引领,提振精神状态。牢记初心使命。提醒党员干部把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融入血脉,在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中深刻践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把关涉群众利益的事情做实做细做深。强化责任意识。引导全市干部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保持历史耐心。鼓励广大干部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既胸怀大局又落细落实,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接续奋斗绘就发展蓝图。 突出精准有效,完善制度机制。形成制度体系。围绕今年我市出台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意见,配套相关制度,在教育实践、选拔任用、监督管理、考核评价、关爱帮扶等方面予以系统化的制度安排。健全完善各类机制。树牢用人导向,完善政治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完善精神激励机制;优化人文环境,完善情感激励机制;强化待遇保障,完善物质激励机制;加强反向促动,完善鞭策激励机制。重点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和精准容错纠错的制度机制。 突出各方协同,提升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把激励干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穿工作始终。组织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职能,统筹各方力量,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财政、人社部门要完善保障关爱等配套举措;信访部门应当加强信息筛选甄别,为澄清正名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市社会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