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戎美容 唐严 通讯员 王郑靖 眼下,奉化裘村镇杨村码头上支起了一个个简易的蓝色帐篷,熟悉海上作业的渔民一看便知,这是海带进入了“播种”期。每年此时,渔民会把海带苗通过育苗、夹苗、挂苗等工序“播撒”在海中,而蓝色的帐篷正是夹苗的临时作业点。 记者日前走进渔民杨志义、陈爱菊夫妇劳作的帐篷,四五平方米的场地里,一盏灯、两条小板凳、一张长条桌,这是他们夹苗“流水线”的全部“装备”。 只见陈爱菊手拿苗绳,熟稔地扒开两股绳体之间的空隙,夹住事先“排排坐”的海带苗根部,便完成了夹苗这一步骤。别小瞧了夹苗,它可是海带挂苗率的“风向标”,若夹得太紧,容易损害海带根部,影响生长;若是太松,抵挡不住海上风浪,最终被冲走,因此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一根麻绳长约3.7米,一般可以夹近百根苗。一条夹好的苗绳,经过查漏补缺后要及时放入缸内,防止海带苗脱水。等凑齐20根苗绳,杨志义再将它们带上船,开到较远的海域进行挂苗——按一定的间距将苗绳绑在海带架子上。 杨志义从事海带养殖工作近40年,早已把一整套工序烂熟于心。“抢时‘播种’就靠这段时间,我和老婆每天早晨7点多开始夹苗,断断续续要做到下午5点多,有时还要赶夜工。”说话间,记者看到这对夫妻的双手因长时间接触海水,手指早已泛白、肿胀,陈爱菊的手指还有多处冻疮,像充了气似的,可见劳作的辛苦。 即便如此,杨志义的脸上仍笑意盈盈,因为他明白:新年,有新奔头! 杨志义家的海带养殖面积200亩左右,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之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元。“过去养殖海带年收入只有五六千元,这几年价格水涨船高,海带卖得俏,作为养殖户的我们肯定乐呵,现在的海带真是‘黄金带’哩!”杨志义说。 在杨村村,跟杨志义一样的养殖户还有30余户,海带成了渔民致富路上的“钱袋子”。 海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在不停运送海带苗,冬日的风挡不住渔民播种来年“希望”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