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理论周刊·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人才驱动持续优化
城市营商环境

    吴双燕 励 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人才资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的强劲动能。慈溪作为宁波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深入贯彻落实“八八战略”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论,坚持“工业立市、创新强市”,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夯实人才基本盘,以人才驱动发展,让各类人才在慈溪这片热土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为持续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贡献了丰富且宝贵的“慈溪经验”。

    增强区域“承载力”,筑牢人才阵地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经济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区域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只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而人才是优化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大战略资源。慈溪通过不断增强区域人才承载力,建强人才新阵地,深化高水平顶层设计,抓住“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区位优势,立足科创产业布局,以“一盘棋”的全局视野和“一体化”的统筹谋划,筑牢了人才阵地。2003年,慈溪市提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新慈溪”理念,极大地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吸纳了各类人才的到来。近年来,又聚焦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两个特定功能领域,锚定“承接上海创新辐射和成果转化”目标,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慈溪产研院为龙头合作平台,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数据库,带动飞地平台、高能产业平台、新能源汽车双创平台等共享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12个全球功能性节点之一,为慈溪探索“资源在沪,量产在慈”实现路径和壮大“地瓜经济”根茎奠定了基础,也为慈溪打造人才阵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提升平台“支撑力”,赋能人才共融

    提升城市引才用才平台的支撑力,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发现人才、配置人才。优化人才配置是用好人才资源、释放人才活力的关键所在。慈溪通过打造人才“招引—孵化—服务”全过程发展链条,聚焦两地三端口,推动慈沪人才“招引端、孵化端、服务端”等全生命周期平台串点成线、协同互构,探索出一条“科创资源在沪,孵化量产在慈”的人才科创资源转移转化闭环链,有效确保人才团队摸得着、招得进、能落地、有保障,实现“科创在沪、生产在慈”的新模式:一是在上海设置人才招引端,立足虹桥建立慈溪(上海)飞地作为招才引资的前沿平台。平台承担“异地研发服务、驻地招商引智、区域经济协作”三大功能,全方位排摸上海优质项目外溢、挖掘产业配套专家团队、服务慈溪企业研发开拓。二是在慈溪设置人才孵化端,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共建以慈溪产研院为代表的核心平台。平台采取“上海研发、慈溪转化”合作模式,打造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吸引科创主体来慈转移转化,撬动人才落地。同时,慈溪也注重点面结合,实现产业平台与上海方的结对合作,创设临创产研院慈溪分院等载体,引进天亿健康智谷产业园等多个项目落地,助力科创企业和产业人才提能升级。三是在慈溪设置产业服务端,强化前期基础优化和后续跟踪服务。例如,携手同济大学共建智能新能源汽车双创产业化平台,推进氢能、汽配产业方面合作,组建同济大学教授专家团,破解技术瓶颈和产业盲点;设立长三角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为长三角外贸企业提供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和供应链服务。

    增强制度“吸引力”,打造人才高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相应制度建设是关键。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必须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以及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氛围,从而凝聚科创引才之力,打造高素质人才聚集高地。近年来,慈溪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制度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切实增强了人才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其主要举措有:主动接轨上海,联动设立柔性引才库,转化科创人才红利;同时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一方面,联动杭州湾新区深度推进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建设,加快建设以“一区一园一中心一飞地”为核心的沪甬人才合作大平台体。成立“青春智库”“环湾智库”和“专业智库”,集聚在沪乡贤和青年人才,以人才引育撬动科创智造项目落地。另一方面,迭代招引人才和服务人才机制,出台《“星期日工程师”遴选办法》,持续强化柔性引才,对企业柔性引才共给予每人10万元的奖励,并落实党委联系制和组团服务制,开展技术难题帮扶。此外,慈溪还建立上海引才工作站,聘请“引才大使”,开展人才直通车项目。在实施上述措施后,慈溪的科创引才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仅2022年就引进上海中高层次人才117名。当前,慈溪正加快谋划《慈溪市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5)》,抢抓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的契机,探索新型项目招引新机制,全面把握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县市域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作用,让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充分涌流,让每一份真才实学能在慈溪有用武之地。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溪市委政策研究室)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