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岩平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学习推广“四下基层”被列为重要抓手。 源起宁德,兴于福建,推向全国,“四下基层”,对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推动干部深入基层、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批主题教育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应充分运用好“四下基层”这个重要抓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出实招、解难题,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赢得群众的理解和认同,才能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宣传宣讲下基层重在“讲实效”,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走好“最后一公里”非常关键。因此,必须善讲群众语言,不讲官话、套话、空话,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实际生活,回应基层所想、群众所惑、百姓所盼,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让“书面语”变成“口头语”,将“普通话”翻译成“乡土话”。特别是,应善于以基层群众日常生活、工作的所见所闻等为切入口,让政策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自然而然走进基层群众心坎里。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调查研究下基层重在“摸实情”,如果调查研究不深刻不到位,不仅无法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更会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被群众所厌恶。必须看到,在当前一些干部当中,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有的走不出“文山会海”,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不深入实际;有的热衷于有板有眼走过场,板凳还没坐热就走人;还有的事先定好框框,带着“标准答案”下基层,等等。开展调查研究,贵在听实话、摸实情、谋实招,应以走访“躬身入局”推动调研“吹糠见米”,让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基层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上级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也是检验党政机关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试金石”。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做得实不实,直接关系群众心中的干部形象。信访接待下基层重在“抓实际”,绝不是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而是要自觉主动深入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往矛盾“窝”里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化解在萌芽状态。应用好“枫桥经验”这一传家宝,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调解”为“主动服务”,特别是针对群众的诉求,厘清事件始末、建立问题台账,综合运用好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方法进行化解,真正将信访工作做深做实做稳当。 解好“民生题”,离不开一个“实”字;答好“民生卷”,离不开一个“干”字。强调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把服务送到基层一线,到一线去办实事、促发展。现场办公下基层重在“落实处”,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纸上谈兵”“遥控指挥”,就会脱离实际,只会让群众“叫苦不迭”。当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下党村公路和水电建设、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等问题,造福群众,至今仍为当地百姓交口称道。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将“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变“坐堂接诊”为“上门问诊”,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最终通过“小问题”现场解决、“大问题”细化落实,推动问题解决在基层、难题化解在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