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华 日前,一张显示为“曹各庄村信息群”的聊天截图被曝光,其中“父母都不交医保,不响应政府号召,孩子怎么考公务员和事业编……”等聊天内容引发网友热议。河北省易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核查,12月12日上午,易县南城司乡曹各庄村在安排部署督促医保缴费工作时,一名村干部用村支书微信在村民群内发布督促医保缴费信息通知。其发布内容与县、乡所做的工作安排部署、政策培训以及缴费宣传政策并不符合(1月9日光明网)。 不管这次“信息发布”是村干部个人所为,还是村里刻意策划,都对村民产生了吓唬的效果。村民难免会想,倘若仅仅因为自己没有交医保,以后孩子报考老师、医生及其他事业编或公务员等岗位而无法通过政审,岂不因小失大,误了孩子的前途?即使明知这话的可信度不高,但当大多数人因此交了医保。 必须看到,在动员民众参保方面,村里的确面临较大的压力。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率多年来持续提高,但近两年一些民众的收入有所减少,个人缴纳的费用则有所增加,导致一些人的参保意愿有所降低。医保参保率在很多地方属于绩效考核指标,有些地方为了提高参保率,采用了层层加压等方式,一些村干部因此感到很为难。 但提高居民医保参保率的难度再大,也不能靠吓唬。尽管参加医保可以大幅提升家庭对抗风险的能力,对个人和家属十分有利,但是否参加医保,全凭个人自愿,村干部不能以任何方式剥夺村民自主选择权。此外,靠吓唬推高的参保率极易产生反噬效果,当村民知道不参加医保不会对孩子不利、明白村干部如此宣传是一种欺骗之后,他们参保的愿意可能会再次降低。 将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较高水平,考验着基层的工作能力。居民认为缴费较多但获得的回报较少,进而认为不值得参保,或者认为到年老多病时再参保也不迟,这是影响参保积极性的主要原因。由于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人员多身处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和医保服务水平,让更多参保人员不仅愿意在家门口看病,而且可以便捷地享受到较高的医保福利,是提高参保率的最直接方式。 提升参保人员获得感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靠医疗服务和医保报销之外,还可靠慢性病管理、孕产妇和婴幼儿随访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高质量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家庭病床服务、社区医养结合等服务。现实中,相关机构重医疗和医保、轻其他服务的倾向比较明显,补齐这类短板,就可对医疗和医保服务形成有力补充,进而多维度提升参保居民的获得感,参保率有望因此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