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理论周刊·理论宣讲与高质量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1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三学”宣讲模式
助力高校构建人才培育长效机制

    邹璐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也应看到,当前部分青年学生存在着知识储备薄弱、理论素养不高、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理应回应时代之需,解决育人难题。在高校构建人才培育长效机制,为青年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理论宣讲是重要手段。慈溪市理论宣讲学院首创“学教、学调、学讲”结合的“三学”宣讲模式,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有力地提升学生知识储备、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青年学生由此对党的创新理论形成深刻的情感认同,进而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学教”结合:整合渠道,加强内容供给

    目前,在一些高校中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方面,教师授课照本宣科,教材内容脱离现实,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学资源利用不佳;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隔离,校内外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社会课堂的联动薄弱。这导致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内生动力不足,无法通过课堂实现思维内化与情感认同。

    创新理论宣讲的教学模式,推进“学教”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理论宣讲,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具体而言,以理论宣讲为抓手,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多元一体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平台,实现内容的优质供给。在校园内部,加紧联动第一与第二课堂。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增加趣味性,以生动的宣讲叙事结合枯燥的专业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轻重平衡”,让学生既“听得进去”,又“听得明白”。在校园外部,协调整合社会课堂的优质宣讲资源。大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纪念场馆等都是重要的校外实践平台,高校要与之加强合作,建构理论宣讲“地方联合体”。通过合理链接校内外资源,教师不仅可以在校内课堂引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校外的各类宣讲相关实践,实现以“身边人、身边事”反哺理论教学。

    二、“学调”结合: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

    理论宣讲不仅仅是青年群体自我的想法输出,更需要走近听众,了解听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带来更加切合实际的宣讲内容。目前,在部分高校开展的理论宣讲实践教学中,仍存在学生与基层接触不多、内容表达“书卷味”较重的情况。由于不了解社会现实,宣讲者容易与听众,特别是学生群体之外的听众存在交流隔膜,导致理论宣讲的说服力不强,传播效果不佳。优质宣讲内容“呼唤”现实题材,宣讲者只有深入社会现实,做到与时俱进,做到倾听群众需求、真诚服务群众,才能发掘到“真问题”“真素材”,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切实需要的“真内容”。

    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调”结合,即利用“地方共同体”平台,协助学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宣讲。例如,针对听众感兴趣的某一话题,将其拟定为宣讲主题,鼓励学生在课外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和访谈,剖析掌握背后的深层原因,撰写调研报告。最后,将调研成果进行二次加工,把书面的报告文字转化为“接地气”的宣讲语言,进行输出。这样的理论宣讲,大大拉近了青年宣讲员与普通听众之间的距离,实现听众从“被动听”到“主动听”的积极转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调查研究,反哺理论宣讲教学模式,不仅让宣讲扎根基层,更增强了学生的课程学习热情。学生在“学调”结合的宣讲中,真正走出象牙塔,了解社会现实,了解民情民意,教学成效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三、“学讲”结合:跨越自育,实现育他转换

    理论宣讲,事实上是一种群体性的自我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互帮互助,分享知识、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共同成长。因此,理论宣讲的提质增效,有赖于群体自育合力的发挥。青年学生作为宣讲者,要掌握宣讲技巧,在宣讲过程中以内容和情感打动人,与听众产生共鸣,促进其思想觉醒,最终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

    “学讲”结合,要先“学得进去”,通过“学教”与“学调”,帮助青年宣讲员达成对理论的“真懂真信”“入脑入心”,实现自育;再“讲得出来”,从自育出发,将理论传播到宣讲客体,实现育他的转换。这一过程,必须抓住“吸收—内化—输出”的表达链:一是定位“学什么”,学党的先进理论、学调查研究、学文字写作、学语言表达,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二是把握“讲什么”,讲理论、讲政策、讲故事,以实事求是、务实严谨为原则,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以小故事讲好大道理。三是明确“怎么讲”,内容创新,聚焦热点,紧跟潮流,以思辨方式引导理性思考;形式创新,使用新技术,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宣讲作品,实现群体间的即时交流互动。

    慈溪市理论宣讲学院“学教、学调、学讲”结合的“三学”宣讲模式,创新了“传统小课堂与现实大课堂”的协同联动机制,补充了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筑牢了立德树人的“大阵地”。通过“三学”宣讲模式的培育,广大青年学子开始正确认识理论、了解理论、讲好理论,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群体中入脑入心入行,真正体现了人才培育的“知行合一”。

    (作者系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师、慈溪市理论宣讲学院讲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