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市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市政协委员大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在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11位委员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委员的发言涉及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生福祉等方面,都是政协委员在深入调研、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广大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和关注民生、聚焦发展的情怀。本报刊发11位委员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周学群委员代表农工党界别建议:

    借赛营城

    让“冠军之城”赓续相传

    现象

    宁波是“奥运冠军之城”。去年,宁波又在杭州亚运会中通过完美协办彰显了“亚运荣光”。要抓住这股东风,倾力建设体育强市,不断擦亮“冠军”底色,让“奥运冠军之城”赓续相传。眼下,我市在建设体育强市过程中,面临硬件设施不够“硬”、赛事运营不够“强”、人才储备不够“多”等短板。

    对策

    建好场馆,科学谋划设施布局,积极推动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场馆“生态圈”,夯实“冠军之城”的底气;办好赛事,引进办好顶级赛事,培育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全民体育活动,打响“冠军之城”的名气;育好人才,引育结合抓好“苗子工程”,体教融合做强“摇篮工程”,齐头并进提升“基地工程”,展现“冠军之城”的生气。

    叶继春委员代表致公党界别建议:

    继往开来

    书写“宁波帮”发展新篇章

    现象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号召40周年。40年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殷切期待宁波鉴往知来,在新时代再次书写好“宁波帮”发展新篇章。

    对策

    诠释时代内涵,精准提炼“宁波帮”精神的时代内涵,凝聚更多爱乡爱国的新一代“宁波帮”人士同心共筑“伟大复兴梦”的强大合力;构筑精神家园,打造好“宁波帮”文化核心区,实施“宁波帮”文化传承工程,赓续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胸怀两个大局,支持新生代“宁波帮”融入国家人才战略布局,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实践者,支持他们发挥好“藤蔓”资源优势,成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壮大“地瓜经济”的推动者,支持他们践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成为服务中国公共外交的引领者,书写不负使命的时代华章。

    鲍薇委员代表民建界别建议:

    锚定目标 强化保障

    助力“小巨人”企业提质扩容

    现象

    近年来,我市积极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五。但数据显示,我市“小巨人”企业数量与先进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后备力量培育尚需挖潜,创新发展能级有待提升,政策服务保障仍需优化。

    对策

    聚焦新兴赛道赋能,积极培育高端软件、新能源、空天信息、未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壮大更多后备军;聚焦科技创新赋智,加快建设甬江科创区等创新策源中心,重点建设和培育以市场化运营为导向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塑造更强竞争力;聚焦服务机制赋力,制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专项政策,推动供给侧、需求侧、环境侧政策全覆盖,打造更实服务团。

    毛坚委员代表民革界别建议:

    做优做强检验检测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象

    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目前,我市共有获批CMA资质认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325家,从业人员近1.4万人,涵盖36个专业领域。但对标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还存在规模能级不高、供给能力不强、要素支撑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短板弱项。

    对策

    完善结构布局,重点产业全面覆盖,重要技术攻关突破,重大平台高标建设,攻占产业新高地;推进改革赋能,深化国有机构改革增效,培育壮大本土头部机构梯队,推动龙头企业检测服务外溢,激发市场新活力;优化要素保障,科学制定“施工图”,精心打好“组合拳”,增强发展新动力;健全体制机制,深化协同推进,强化宣传引导,凝聚共建新合力。

    陆海委员代表市政协人资环和城建委、无党派人士界别建议:

    让生态空间

    成为大美宁波建设的亮丽名片

    现象

    生态空间是大美宁波建设的主战场,是塑造城市辨识度的重要载体。宁波山海湖江岛一应俱全,生态空间资源丰富,但保护与利用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生态空间格局不优、生态空间体验不佳、生态空间治管不顺等。

    对策

    让“格局”优起来,守住生态底线、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生态网络,整体构建纵横成网、山水相融、蓝绿交织的大美生态网络。让“空间”靓起来,从无到有做加法,挖掘近郊优质生态空间潜力,构建“城村林田湖”相融的景观休闲体系,从有到优亮特色,聚焦现有生态空间提质升级,从山、河、湖、海不同类型全方位塑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的高颜值生态地标。让“机制”顺起来,聚焦形成合力、重点任务、多元治理,明确“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

    邹霞芳委员代表民盟界别建议:

    凸显理工办学特色

    为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固本强基

    现象

    宁波的本科高校理工学科能否为我市走在新型工业化前列、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提供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目前来看,理工类高校水平与产业能级不相匹配,数量上与工业实力无法匹配,质量上对产业升级助力有限,规模上与周边高校仍有差距;在理工学科建设上,学科设置的覆盖度不广,学科布局的前瞻性不足,学科水平的拔尖度不够,与产业需求尚有差距,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不强。

    对策

    立足产业提能,出台支持理工类高校发展壮大的专项政策,为学校配套建设、科技研发、人才引进等提供更好保障;聚焦产业需求,在新一轮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中着重关注与产业契合度高、发展性强的学科专业,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强化产业衔接,深化校地合作,深入实施产教协同育人,提升办学成效。

    刘雅辉委员代表九三学社界别建议:

    抢赢黄金时间

    让院前急救再“前”一步

    现象

    院前急救是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的第一道接力,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宁波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也即将出台,但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障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市急救站点密度不够、急救人员配备不足、急救宣传培训不广,院前急救还可再“前”一步。

    对策

    优化站点配置,织密“安全网”。根据人口密度、交通状况、医疗需求等因素,科学规划院前医疗急救站点数量和位置。强化队伍建设,筑牢“硬支撑”。科学合理配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人员编制,构建以院前医疗急救专业医生为主体、院内轮训医生为补充的急救队伍。深化公众参与,形成“救援圈”。广泛宣传社会急救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尽快开展面向全社会的急救轮训和定期演练,推动AED在公共场所的配备和使用。

    徐立勋委员代表工商联界别建议:

    激发民间投资澎湃活力

    促进民营经济拔节向上

    现象

    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作为“万马奔腾”的民营经济大市,我市民间资本占比超过全社会总投资额的50%。但近年来,我市民间投资存在不愿投、不敢投、不能投现象。

    对策

    浓厚创业氛围,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推动民企稳预期,提振投资信心。强化服务保障,惠企政策逐步从土地、人才、金融、补助等“硬要素保障”转向“软资源服务”,打造公平市场准入和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投资动能。优化市场环境,大力支持民间投资参与市级重大项目、国企混改和未来产业项目,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各自优势,有序开展错位竞争,拓展投资空间。

    李江美委员代表民进界别建议:

    “招不满”“托不上”

    学前教育亟须托幼一体化发展

    现象

    我市各大幼儿园陆续出现招生不满现象。一边是幼儿园“招不满”,另一边是3岁以下婴幼儿“托不上”,托与幼“冷热不均”,供需矛盾逐渐凸显,托幼一体化发展亟须推进。

    对策

    理顺机制,推进托幼一体化高效发展。政府主导,将托育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将幼教资源与托育需求有效对接。加大投入,强化普惠性托育要素保障。加大对幼儿园托班的支持力度,将其纳入普惠托育项目支持范围。配强队伍,形成高质量托幼办学“名片”。探索托幼一体化管理,借此契机降低学前教育阶段的班额和师幼比,提供更为优质的学前教育。统筹考虑推出相应举措,吸引、留住学前教育优秀人才。

    阮殿波委员建议:

    加快我市储能产业布局

    让小电池裂变出大集群

    现象

    我市提出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及储能研发生产基地,但目前我市电池及储能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效应尚未形成。存在以下问题:本地市场需求大,但应用推广力度不足;配套材料企业多,但链主企业培育不足;产业发展前景大,但创新载体布局不足。

    对策

    加大产业政策引导,持续推动市场应用。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在本地市场更多地使用本地产电池及储能产品,助推企业产能、产值不断提升,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加强龙头企业培养,聚焦电芯电池重点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合理规划电池及储能产业发展,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加快项目谋篇布局,积极布局下一代电池及储能技术,导向性布局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积极鼓励高校院所与优势企业共同打造市级及以上电池及储能产业高能级创新平台,催动新兴技术发展。

    刘增委员代表市政协经济委建议:

    凝聚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合力

    助推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现象

    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形成合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践行金融强国建设的政治担当。基金招商,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较多地方招引高科技企业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市国有资本及民营资本在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找不到”“看不懂”,二是“引不进”“投不到”,三是“不敢投”“不愿投”。

    对策

    由市级国有投资机构牵头,统一规划,与各区(县、市)政府、民营资本联合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丛林,加大投资力度,统筹全市基金招商大局。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确立国有资本在招引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中的基础性地位,大力引进风投创投资本共同参与。培育本土投资机构做大做强,建立宁波投资机构“白名单”,对“白名单”机构采取更加灵活的监管方式,支持本土优秀投资机构做大做强,打造全国投资界的“宁波品牌”,构建金融营商环境最佳实践区。

    (记者 何峰 整理) 

    29篇书面发言目录

    民革市委会:强化区块链技术赋能 助推宁波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

    民革市委会: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政策 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革市委会:创新服务 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民革市委会:优化专精特新培养体系 提升宁波企业“特、新、品、链”实力

    民革市委会:利用新媒体创建城市名片 提升宁波知名度

    民盟市委会:以创新街区模式推进甬江科创区高质量建设

    民盟市委会: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提能升级 更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民盟市委会:关于有力促进我市粮食增产增收的建议

    民建市委会:关于进一步推动民间投资提质增效的建议

    民建市委会:关于推动我市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民建市委会:关于推动宁波泛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民建市委会:关于我市加快布局发展未来产业的建议

    民进市委会:关于推动竹产业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民进市委会:组建宁波水产种业集团 建设国家级水产种业创新高地

    农工党市委会:建设新材料科创高地 吹响未来产业奋进冲锋号

    农工党市委会: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 推动医疗服务数字化便利化发展

    农工党市委会:持续推进未来社区建设 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单元

    致公党市委会:打造新能源超级场景中心 推动宁波走向城市新能源化示范高地

    致公党市委会:布局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推动宁波创“芯”驱动发展

    致公党市委会:以打造“船服明珠”为路径 破题航运服务业发展困境

    九三学社市委会:关于尽快谋划宁波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工作的建议

    无党派人士界别:促进优秀地域文化转化 助推宁波一流文化软实力建设

    无党派人士界别:破解知识产权保险机制运营中的困境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无党派人士界别:进一步助推我市民宿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无党派人士界别:关于体系化推进宁波市“双碳”工作的对策建议

    共青团、青联界别:重保障 强服务 促进灵活就业青年群体健康发展

    社科界别:宁波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关于加强甬台青年文化交流的建议

    禹海航委员:防范校园欺凌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