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上午,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启“局长通道”,局长走上通道回应热点问题。(徐能 许天长 摄) |
记者 殷聪 王岚 孙佳丽 金鹭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宁波经济下一步怎么走,是当下市民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昨天上午,“局长通道”上几位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这一社会关切,传递出宁波经济社会开拓创新、勇毅前行的坚定信心。 “当前,我市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不断巩固。”市发改委主任何国强从经济运行势头好,投资、消费、外贸“三驾马车”协同并进“拉力大”,以及宁波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三个维度,诠释了宁波经济面对复杂经济环境表现出来的张力与韧劲。 制造业是宁波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围绕宁波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这一目标,市经信局局长张世方的回答铿锵有力:新的一年,宁波要聚焦“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体系新能级、产业安全新韧性、集聚集约新空间、一流企业新梯队,不断做大做强“宁波制造”。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科技创新“强基登峰”将成为2024年的主旋律。市科技局局长费小琛表示,宁波将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为我市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推动科创策源体系登峰提能,在质效上推进强基赋能,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新型工业化“策源地”。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大环境,市商务局局长励成杰的回答给大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说,外贸是宁波开放型经济的亮丽“名片”。2023年,在全球贸易低迷、外需不振的背景下,我市外贸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今年商务部门将在新市场、新业态、新产业、新主体和新服务“五个新”上发力,以外贸的“稳”“进”“立”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除了传递信心,昨天的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内,民声、民意在这里汇聚。 两场“局长通道”中,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广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的3位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先后回应了媒体、市民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 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放心就医?十大文化地标的进展情况怎样?如何让宁波市民的“菜篮子”更加丰富?在这条短短十几米的通道上,“局长”们直面热点、回应关切、给出分析、开出“药方”,让人听了“很解渴”“很提气”。 针对市民关注的就医问题,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俞曹平表示,宁波正全力以赴,努力做到医院好、学科好、医生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目前,全市拥有三甲医院11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的心脏大血管外科和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脑外科、心血管内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宁波还遴选了16个高端团队,柔性引进了3位院士,不断开展关键技术攻坚;医疗中坚力量、未来之星的培育也正加紧推进中,未来宁波市民可以更加放心地在甬就医。 文化地标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市民非常关注和期待。针对这一话题,市文广旅游局局长应建勇透露,十大文化地标项目都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任务书、作战图。其中,天一阁博物院南馆今年将正式动工兴建;王安石纪念馆去年4月已动工;王阳明纪念馆主体建筑已经结顶;宁波演艺中心项目也已经确定了实施方向。 “农贸市场作为民生保障场所,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让群众的‘菜篮子’装上‘放心菜’、拎出幸福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李国宏说,下一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重点在“专、特、新”三个字上下足功夫。 “专”就是要提升专业水平;“特”就是要培育地方特色,让农贸市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新”就是要引入新兴技术,为市民买菜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体验。 虽然“局长通道”的时间并不长,但“局长”们的解答回应了社会关切的热点,传递出发展的信心,把“百姓盼的”“企业想的”和“政府干的”紧紧地连在一起,在通达民心、道出民意中奏响为民履职的“最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