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理论周刊·论苑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2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书人的自信底气

    缪金星 

    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讲话和文章中,曾多次提到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及其政绩。如《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中,总书记引用了王安石《洪范传》篇里的句子:“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提出要先修心治身,充实德行,而后才能从政。后来又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上,列述王安石、包拯、海瑞等古代许多名人志士,都是在知县这个岗位上作出优异成绩。

    在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并再次引用王安石的诗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号召大家书写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表达的同样是一份从容笃定的自信。

    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中国人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源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引用王安石其人其诗,实在是恰到好处的诠释了。

    王安石曾任鄞县县令。宋仁宗皇祐二年,也即公元1050年,刚满三十岁的他改任舒州通判,离开鄞县途经杭州时,写下《登飞来峰》,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直抒胸臆,寄托壮怀。诗家在解说这首诗时,多赞其不畏艰险、积极进取,表现出作者胸怀远大、对改革前途充满自信的豪情壮志。

    其实在王安石之后,南宋有个叫郑清之的鄞县老人,也曾官居相位,封卫国公,晚年告老回乡,经杭州时写过一首《咏六和塔》:“经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一个是青云得志、渴望事业有成的年轻改革家,一个是宦海沉浮、退仕归隐的风霜老人,同是咏塔,却以不同的语调,勾牵出不同的心境。

    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喜欢的典故,探讨新时代自信的思想内涵。在我看来,自信首先源于读书,源于对历史和文化的真切了解,王安石式自信,是读书人的自信,是明晰国情的自信。

    历史上的王安石或颇具争议,钦佩他的人称其为“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贬低他的人说他是个失败的“拗相公”,但谁也不否定他的人品和才学,唐宋八大家自有他的一席地位。历史上居宰相之位,日理万机,而能读那么多书,写出那么多好文章的能有几人?

    北宋学者邵伯温所撰笔记《邵氏闻见录》,曾记载王安石因为通宵读书而引发的误会。“韩魏公知扬州,王荆公初及第为签判。每读书达旦,略假寐,日已高,急上府,多不及盥漱。魏公见荆公年少,疑夜饮放逸。一日,从容谓荆公曰:‘君少年,无废书,不可自弃’。荆公不答,退而言曰:韩公非知我者。”

    王安石通宵读书,没有洗漱就去上班,韩琦见王安石年轻,以为他放纵嬉戏,便劝他要努力上进,不要沦落放荡,孰知王安石每每“读书达旦”,才引起这样的误会,难怪王安石说“韩公非知我者”。有趣的还有《警世通言》里一则“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其中说到王安石指着自己书房一屋子的书,对苏轼说:“此间左右二十四橱,书皆积满。但凭取书一册,不拘前后,念上文一句,我若答不了下句,就算无学。”苏东坡使乖,只拣尘灰多处,料久不看,也忘记了,任意抽书一本,未见签题,揭开居中,随口念一句道:“如意君安乐否?”荆公接口道:“窃已啖之矣。”随即还讲了这段书的典故。

    史书上说王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王安石既有聪明的资质,又肯废寝忘食地努力学习。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多可解释为读书人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精神境界,在我读来,“气自华”更是一种明辨是非、坚心笃定的自信。唯自信,才能坚定我们所走的道路;唯自信,才能专心于我们热爱的工作;唯自信,才能成就我们从事的事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