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电(记者伍慧 石承承)昨天下午,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如约而至。省人大代表、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文旅发展部讲解员楼卓怡亮相“代表通道”。 穿汉服、听昆剧、学国乐、买文创……近年来,“国潮”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心头好”,甚至成为一种“社交符号”。“国潮”汹涌,离不开这一代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 如何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作为一名从事藏书文化讲解的工作人员,楼卓怡的分享从一个文创香囊开始—— 她曾接待过一批参加研学活动的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卷帙浩繁,孩子们难免有些兴趣寡淡,直到步入北书库,扑面而来的芸香草的气味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这是什么味道?闻起来像中药”“书库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味道”……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她倍感惊喜。她顺势打开身上佩戴的芸香草香囊,让孩子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芸香辟蠹”的藏书古法,在不知不觉中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这可能是一个讲解员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楼卓怡却从中获益匪浅:以文化人,有时很难,有时又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要用对方法。 楼卓怡也将这个“有故事”的芸香草香囊带到了“代表通道”现场。淡淡幽香,就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温文儒雅,绵延不绝。 从最初的私家藏书楼到如今的公共博物馆,从“书不出阁”到“阁闻天下”,穿越千年风雨走来的天一阁华丽转身,其中折射的是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理念的转变。楼卓怡至今仍记得那位十几岁就迁居上海的老人激动的面容—— 天一阁博物院曾组织过一场“客从何处来”的家谱查询活动。当时,她接待了50多位来自各地的参与者。其中,20多位参与者当场就查到了家谱。有一位老人十分激动:“没想到在小小的藏书楼里,竟然藏了那么多人的家!”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珍藏的是一本本家谱,守护的是一条条根脉。”楼卓怡说,近年来,天一阁博物院在家谱保护征集工作上不遗余力,不仅吸引更多人来“寻根”,也吸引越来越多人把家谱送到天一阁博物院收藏保护,“我们都说盛世修典,我想正是因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所以才有了更多对文化的期许和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连接过去,探索未来,天一阁博物院还通过精修活用,积极探索古籍数字化,深入挖掘古籍内容,为创新利用提供智慧灵感,让更多可感、可视的传统文化接入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 看着天一阁博物院变得“热闹”起来,楼卓怡的内心是雀跃的。她说,让藏在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写在珍本上的文字“活”起来,是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将促进文化的认同、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激励,用文化凝心聚力,为发展注入精神力量,引导我们走好今天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