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迎 蔡亮 聚焦不同领域世界名人对王阳明的评论,无疑是研究阳明文化国际传播的独特路径。透过哲学家的思辨之风、教育家的人格之育、文学家的生命之悟,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阳明思想的多元价值和世界意义。 一、哲学名人与王阳明:思辨之风 王阳明在中国哲学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于,实现了儒学由理学向心学的创造性转化,因为儒学在亚洲的巨大影响,阳明心学在东亚的日本引发风潮。日本江户前期的中江藤树被视为日本阳明学派的开山鼻祖,他借助阳明心学完善了自己的孝道体系,并在近江地区讲学,世称“近江圣人”。明治维新时期的吉田松阴、高杉晋作和大久保利通等思想家,不同程度受到阳明心学的滋养,高杉晋作曾作诗讴歌王阳明:“王学振兴圣学新,古今杂说遂沉湮。”日本学者注重阳明心学在道德实践层面的引领,近代哲学家井上哲次郎于1900年出版的《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中肯定了阳明思想孕育明治维新人才的贡献,说“阳明学果有陶冶人物之功无疑”。此外,安冈正笃视阳明心学为人格美学,冈田武彦则将阳明学说的“致良知”扩展为“共生共存”的道德意识论和“万物一体”的自然生态观。阳明学在朝鲜半岛的发展高峰是17世纪江华阳明学派的创立,在开山鼻祖郑齐斗的影响下产生了一批阳明学实学传承者,朴殷植结合民族独立运动,提出以阳明学求新“大同世界”的思想。韩国哲学、历史学学者郑寅普将阳明学视为救国救民的实学,他在1972年出版的《阳明学演论》一书中,发出了在爱国独立中实践知行合一精神的号召。 阳明思想在欧美的系统传播,归功于美国伦理学、哲学学者恒吉在1916年出版的《王阳明哲学思想》,该书成为阳明思想西传的里程碑,王阳明作为东方圣人的地位得到西方的认可。欧洲的哲学家们也对王阳明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法国华人学者王昌祉在1936年出版的《王阳明的道德哲学》中,介绍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德国著名汉学家佛尔克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对当时阳明思想进行了归纳分类。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1957年出版的《大哲学家》中,阐释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法籍华裔汉学家程艾蓝在1997年出版的《中国思想史》中指出,阳明心学结合了孟子内在论和禅宗直觉论。进入二十一世纪,俄罗斯的科布泽夫在2002年出版的《新儒家哲学》中,介绍了王阳明及其学说的历史影响、文学遗产以及与其他学派的关系。2015年,德国哲学学者巴拓识出版第一部关于王阳明哲学的德语专著《关于尼古拉斯·库萨与王阳明的哲学思想》,通过比较阳明思想与西方哲学提出,良知意味着一个人要在法律和道德上承认自己和他人都是平等的主体,这也是自由的前提。 二、教育名人与王阳明:人格之育 阳明思想在世界哲学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对不同国家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也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1913年,英国朗巴特教授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教育研究》中,对阳明思想在日本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从中江藤树于1940年出版的《藤树先生全集》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王阳明教育理念的推崇。他深信王阳明的教育理念对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朗巴特感慨王阳明的学说如同明灯,照亮了日本教育领域的发展之路。在日本阳明学派的传承中,熊泽蕃山也强调了阳明学在培养人的内心品质和自我修养方面的作用,证明了阳明学对日本国民教育的深远影响。 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浙江大学创办者竺可桢校长,也深受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启迪。陶行知通过潜心研读《传习录》,领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真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生活教育理论。他于1930年发表的《生活即教育》一文,成为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石。陶行知于1934年发表的《行知行》一文,更是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念作为一生的教育信仰。竺可桢在1938年的《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一文中,对“知行合一”理念进行了深入剖析。他高度认同王阳明“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的思想,并认为王阳明的名言“君子之学,岂有心于同异,惟其是而已”,是治学做人的最佳指引,这也成为浙江大学“求是”校训得以确立的教育哲学起点。 三、文学名人与王阳明:生命之悟 在世界文学领域,王阳明的思想与作品对许多文学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限于东方,也波及西方。自16世纪初阳明思想传入日本后,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深深影响了众多日本文学家。这些文学家在创作中融入了阳明思想,进而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进程。如江户末期的大盐中斋在他的《洗心洞札记》中,提出了通过行动改变社会的理念,对明治维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日本文学巨匠夏目漱石从王阳明的《传习录》中,汲取了自我意识的坚守和良知道德观。他在1906年的小说《哥儿》中,成功地描绘了一个扬善惩恶的世界。 在西方,王阳明的作品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法国传教士冯秉正的《中国通史》详细描述了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的事迹,被认为是20世纪前西方对此事件最完整的记录。而英国的密迪乐、伟烈亚力和翟理斯等学者,也在他们的作品中提及或介绍了王阳明的事迹和作品。这些作品被持续收录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和英国国家博物馆,显示了英国社会对阳明思想的重视。阳明思想也引起了苏联文学界的注意。阿列克谢耶夫翻译了《古文观止》中王阳明的三篇经典文章,汉学家扎杜罗夫茨基也出版了《儒学及在日本的传播》。巴日涅耶娃在《文学》期刊中指出,阳明学动摇了明代儒学的基础,并引发了思想变革。不同国度和不同领域的世界名人对王阳明的研究,客观上推动了王阳明思想在东西方的传播,促使人们深入思考阳明思想的现实启示和多元价值,这对于以阳明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极具探索意义。 (作者单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阳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传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