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理论周刊·社科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名校与王阳明

    丁旭 蔡亮

    凡世界名校皆以明德育人、思想传承和探索人类命运为使命,这与王阳明的教育思想高度契合。王阳明坚持教育的价值观塑造,强调“明伦之外无学矣”。他主张“知行合一”的学习策略,认为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道德要在践行中砥砺。他注重激发学习者的潜能,以“天下无不可教之人”“人人皆可成圣”的思想引领个体发展。此外,他的“万物一体”思想揭示出知识的价值既指向个体自我修养的提升,更指向对现实世界和人类命运的观照。

    一、知行之学:校训映射育人思想

    高校校训是思想传承的载体,也是一个国家或者特定区域文化的精炼浓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阳明文化及其核心思想业已成为校训遴选的宝贵资源。知行观的培育便是中国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命题,如北京交通大学“知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中南大学“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这些校训不只是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更是强调道德培养和实践育人的统一。此外,浙江大学校训中的“求是”元素也体现了竺可桢校长对王阳明先生的致敬。

    国外诸多名校的校训同样传递出对知行观的追求。例如,影响了诸如竺可桢、丘成桐等一代教育家的哈佛大学校训“Veritas(真理)”,主张尊重真理,崇尚学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Mind and Hand”,意指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即学习知识,实践应用,心智与实践相结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校训“By means of knowledge and hard work”中的“knowledge”和“hard work”相结合,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用知识和刻苦奋斗来培养个人的内在涵养,提升自我价值。英国拉夫堡大学的校训“By truth, wisdom and labor”,明示真理、智慧和努力密不可分。东西方名校校训凝练和映射出相通的育人理念,阳明思想的知行哲学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教育理念的宝贵财富。

    二、思想之潮:名师萃取东方哲学

    20世纪初,一批中国籍留学生前往世界各地学习,他们或学成归国或居留海外逐渐成长为知名学者。金陵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的刘伯明,年轻时赴美国西北大学攻读硕博期间,他的学术论文将阳明心学归纳为良知之学,将“良知”译为“Conscience”,促使阳明思想成为跨学科的研究热点。张煜全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学成后归国,曾任清华大学校长,他崇尚阳明仁敬道德之理,重视实事求是的学风,著述英文传记《政治家王阳明》。陈荣捷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担任中国哲学和文化教授及人文学院院长,196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时,出版《传习录》英译本,被海外研究者视为最接近原著的经典之作。华人学者杜维明、秦家懿分别比较东西方“真我”,精炼万物一体“All in one”的阳明哲学。

    江户末期的日本藩校以文学作品的推介传播转向对阳明思想的学问探究。19世纪以东京大学汉学科的学者高濑武次郎为代表,他在东京组织王学会(即阳明学会),对明治维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自此,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以及九州学术圈一直占据日本阳明文化的研究高地,井上哲次郎、夏目漱石、沟口雄三、楠本端山和冈田武彦等教育名家通过著书立说研析阳明心学,推动了日本阳明学术的理论发展以及日本社会对阳明学的进一步接受和改造。20世纪初,朝鲜萌发爱国文化启蒙运动,担任经学院讲师及汉城师范学校学官等职的朴殷植,撰写论文《儒教求新论》《王阳明实记》,掀起时代革命浪潮。先后任教延禧专科学校、梨花女子专科学校、中央佛教专科学校的郑寅普,1946年创立国学大学就任校长,将阳明研究带入朝鲜各所高等院校,并倡导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才是民族的实心。

    19世纪以来,欧洲的名校中不断涌现出研究阳明思想的名师,如剑桥大学翟理斯、法兰西公学院程艾蓝、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王论跃、苏联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大学阿列克谢耶夫以及他的得意学生休茨基等人,所著的《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续东洋之道》《现代的阳明学》《儒教精神和现代》《王阳明纪行》等著作,译介阳明思想,为20世纪阳明思想的国际研究起到推波助澜之功。

    三、价值之光:学术探究人类命运

    学术研究蕴含着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探索,世界诸多名校中设立有阳明研究机构,其宗旨之一在于探索人类文明的价值之光,以指引人类未来发展。在北美,夏威夷大学自1938年起连续举办阳明心学国际研讨会,在国际阳明学界独树一帜。197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纪念王阳明诞辰五百周年,召开了颇具规模的国际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美国彻谈慕学院、夏威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东亚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名校学者纷纷发布阳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此后,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研究机构也积极开展阳明学术交流,推动跨文化对话与合作。2022年,普林斯顿大学举行阳明思想国际跨学科会议。

    东亚阳明研究学派展现出独特的本土风貌与价值理念。20世纪初朴殷植创立“西友学会”,该学会成为韩国影响最大的阳明思想启蒙组织。成均馆大学、江南大学、国立忠南大学、韩瑞大学、东方文化大学等名校设立儒学研究所,为当代韩国阳明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早在16世纪日本的中江藤树开始传播阳明学说,从此生生不息。三岛毅创办汉塾二松学舍,18世纪中叶该校设立阳明学研究中心,并创刊《阳明学》。此后,九州大学中国哲学史研究室、早稻田大学阳明书院、东京大学等名校共同参与和见证了1971年阳明文库的设立和12卷《阳明学大系》的出版。1997年国际阳明学会议在京都举行,并建立阳明书院,成为上个世纪日本阳明学研究的高潮,这种势头一直延续至今,2022年二松学舍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举办阳明学学术研讨会。

    在欧洲,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等科研院所对阳明思想的研究改变了西方学界的片面认知。20世纪末,俄罗斯东方研究所科布泽夫团队创立阳明学研究中心,建立俄罗斯阳明学会,指出阳明学是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和世界观的关键。2019年,俄罗斯科学院与其在我国的合作伙伴签署“阳明文化战略合作协议”。

    (作者单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阳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传播基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