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3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好爱自己,避免精神内耗

    焦 赞 

    1月初,我在北大校园,准备期末季考试的同时,也关注着浙江首考。我注意到,许多同学在抱怨题目的变化多端,担忧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那种焦虑不安的情绪,与去年首考后我低落的心情如出一辙,也不由得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学习和生活中,该如何消除精神内耗。

    高考带来的焦虑情绪,与社会始终存在“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息息相关。诚然,面对不景气的就业市场,高考是拉开差距的重要因素,也毫无疑问是学子们投入精力的重点。但一次随堂测试的失利、一道模拟题的毫无思路,都能激起大家对高考的担忧,许多人因此陷入无意义的精神内耗之中,无疑是焦虑过度的表现。

    克服焦虑情绪,首先要做到合理归因。高考的形式,本身有高随机性的不合理之处。对应考者来说,就应该以尽力而为、无问得失的心态投入学习,深入理解每一个知识点,不为考场上可能出现的一道偏题怪题而忧心忡忡。

    同时,也应该看到,学习的目的,其重要性远超一次高考的成绩。学习是为了适应我们身边不断变化的环境,是纵贯人生的生存之道。我以为,高中是我们个人学习能力的最终形成阶段,接下来的人生中,很少能有良师专门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学习。对我而言,在镇海中学养成的学习能力,是一笔宝贵财富。身为高中生,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学习,以人生的标尺衡量今天的高考,自然无需计较平日里、高考时的小小得失。

    焦虑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身边的环境。北大数学天才柳志宇,因放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奖学金而出家修行,如今又创立心理学工作室而屡受质疑。对此,柳志宇表示,自己背负了太久他人的眼光,希望能不用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扪心自问,上大学之前,历经十余载的学习生活,有多少人的人格已经被烙上了“好学生”的标签?我们往往因他人的称赞而喜悦,也体验过身边人对我们失望的滋味。我以为,人重在做好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之中,只会徒增我们的焦虑;只有划清自身与他人的界限,别总是在意他人的眼光,坚守自身的选择与梦想,才能避免被他人所左右,才能无惧无憾地走好人生道路。

    回首高中生涯,我会说:我不想祝大家学业有成,只愿大家热爱生活。假使学习成为生活的全部,一旦学习遇到坎坷,我们很可能会一蹶不振;只有当我们拥有丰富多元的生活,才更有力量去对抗生活中的一切难关与挫折。进大学半年,我的同学大都享受着多元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但也有人被困在一味学习、只知分数的心态中,没能体味到生活的真谛。

    在我看来,比起取得优异的成绩,能好好吃每一顿饭,有心情读完一本喜欢的书,有时间思考当下追求与童年梦想有啥不同,显然更加重要;而比起对自己过于严苛,学会与生活和解、与自己和解,好好地爱自己、爱生活,才是消除精神内耗的最好出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