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宁波技能大赛开幕。 |
|
宁波市第25届高洽会盛况。 |
|
劳动监察人员深入建筑工地了解薪资发放情况。 |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浙江“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这一年,宁波市人社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奋勇争先、务实笃行,在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市域样板的良好开局中奏响民生强音。 这是砥砺奋进、泽惠民生的一年——人才资源加速集聚,职业技能提质增效,就业形势向稳向好,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将甬城百姓的获得感持续拉升、幸福感稳稳托举。 关键词 人才资源集聚 高质量发展 “尚贤者,政之本也。”人才是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 这一年,宁波引贤招才之门敞得更开,各类人才奔甬而来、“百花齐放”。新入选国家级人才161人,总量跃居全省第一。引进支持全职顶尖人才11人、甬江人才工程项目400个以上,新引进大学生26.6万人…… 聚焦“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市人社局推动“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力,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推动人才资源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完善政策体系方面,宁波出台人才赋能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举措,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和专家作用,帮助企业推进科研攻关、破解技术难题。 宁波重视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博士后人才成长迎来“加速度”。2023年,宁波获评8个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新增62个。博士后工作站招收博士后人才超过400人,累计招收博士后人才突破2000人。博士后团队揭榜攻关项目超过100项,累计获评省级以上科技奖505项,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获得专利授权8176项,带动经济产出超过350亿元,为激发全市创新活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提供有力支撑。 打响“奔甬而来”引才品牌,我市还密集举办“新春万企引才月”、“百校百场”全国巡回招聘、“高洽会”、“留创行”、“百所高校百名博士后”供需对接会等一系列活动。 这一年,“温暖宁波”频频出圈。为了让青年人才感知宁波、融入宁波,我市创新打造“宁波亲家园”人才服务平台,上线生活、培训、求职、见习、社群、政策等40余项服务,面向青年大学生创新推出交通出行、租房优待、文旅体验等六大暖心服务。已有15万人注册入驻“宁波亲家园”,“一站式”暖心举措服务超70万人次。还推出“青年菁英·奔甬而来”礼遇人才活动,青年大学生六大暖心服务做法得到人社部推广。 此外,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3年1月至11月,全市规上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净服务收入847.99亿元,占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比重达到39.1%,营收规模在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中位列第一,行业直接贡献经济增长的比重不断提升。 关键词 技能提质 产业转型升级 从一线流水工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研发工程师,在宁波打拼13年的经历,让陈浩真切感受到,只要肯努力,这里就有实现梦想的平台。 传递过亚运火炬、参加过省两会,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宁波市杰出人才”称号,范丽锋坦言,如果不是宁波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与支持,大概也不会有现在的自己。他是石化焊接领域的佼佼者,带领团队完成了特殊合金钢焊接等10多项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应用开发项目,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这一年,越来越多活跃在产业一线的技能人才随着城市发展拔节而生,成为推动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竞争力提升、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变量。 这种“相互成就”,来源于大力实施的技能提质行动。目前,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218.3万人,高技能人才75.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34.5%。 以“人人有技能”为目标,我市创新实施“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覆盖高校大学生、企业职工、来甬务工人员等各类群体。2023年,新增技能人才10.79万人、高技能人才5.06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5.5万人次。 探索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构建覆盖全市的“30分钟技能学习圈”,推动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打造超千家企业、百家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参与的“百地千坊”格局;创新推出“数字技能地图”,300多家培训机构、200多个培训工种实现一图展示、一键搜寻、精准定位,帮助大批一线劳动者通过提升技能奔向美好生活。 让技能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释放,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进一步规范社会化评价,扩大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范围,试点开展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发展贯通工作。目前,全市共有1170名高技能人才实现专技融通。 以赛促培、以赛代评,一批有为青年站上更高舞台,走上技能成长、技能报国之路。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宁波获得2金、3银、2铜的好成绩,金牌数占全省的1/3。 宁波重视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待遇,深入实施紧缺岗位补贴制度,让高技能人才享受相应人才待遇,这也成为诸多一线职工成长成才的巨大驱动力。 关键词 助企纾困 营商环境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民营企业面临较大风险挑战。如何助企“爬坡过坎”、抢抓机遇,市人力社保局给出了营商环境优化的“人社打法”。 2023年春节前夕,不少外地员工早早做好了返乡过年的准备。为鼓励企业春节持续生产、助推经营回暖向好,我市创新推出过年“大礼包”,发布《关于做好支持企业稳岗优工促生产相关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发放春节返岗交通补贴、一次性留工补贴、企业节日加班补贴……“稳岗优工”红包惠及4.08万家企业和70.4万名员工,红包总金额达3.26亿元。 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三号工厂运营副总监俞翔表示,作为一家外贸型的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春节那段时间正是公司产品生产和交付的高峰期,“政府扶持,对公司稳定员工队伍、促进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受到了广大员工的热烈欢迎”。 在保障企业用工方面,加大“十省百城千县”劳务协作,全年组织95支小分队赴外招聘168场,提供岗位近8.4万个,线上线下推送超1万条岗位信息,多渠道引入劳动力。 过去一年,得益于创新推出的“甬岗贷”专项贷款政策,670家企业获得41亿元授信支持,大大消除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稳岗扩岗等“成长的烦恼”。这一举措重点向小微企业倾斜,贷款单户授信额度最高3000万元,给予原则上不超过4%的优惠贷款利率。 助企纾困如何对症下药?市人力社保局走进企业,问难问需问策于企。创新“组团式+专员式”人社服务专员制度,与2200多个重点企业、高校院所、专家等建立联系,提高政策直达、需求响应的精准性,问题即时解决率达100%。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市人社局通过一揽子政策举措,支持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切实增强了企业稳步发展的底气和力量。 关键词 民生福祉 共富共享 市人社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上担起更大责任,着眼百姓心心念念的工作、收入、社会保障,让共同富裕更加真实可感。 一年来,甬城百姓的就业“饭碗”端得更稳。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中注重扩大就业容量,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 围绕“高质量充分就业创新城市”建设目标,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行动,获批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据统计,去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1%,新增创业实体17.23万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6.4亿元,帮扶重点群体超19.98万人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就业创业护航行动、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源来好创业活动……从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供需匹配、完善就业服务等各方面,市人社局出实招硬招、多措并举,兜住兜牢就业底线。 支持灵活就业不断破题,打造以零工市场为主体、以零工驿站为补充、以零工服务网点为辅助的零工服务体系,建成“家门口”“校门口”的零工市场33家、零工驿站94家,已服务超8.7万人次。同时,推出“灵活保”2.0升级版,投保人超30万人,让灵活就业人员有活干、安心干。 一年来,全民参保根基更牢,甬城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 2023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40.88万人、471.19万人、341.64万人。 数字背后是沉甸甸的工作清单:以稳定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为重点推进社保参保扩面,扩大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举行活动300场,9万余名群众参与;创新企业职工退休“五四三”服务模式,得到人社部向全国系统推广,已服务重点规上、“专精特新”企业140余家,超160万人次受益;创新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率先实现全国327个城市社保卡享公共交通出行“同城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宁波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19年调整,人均月养老金水平增至3231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至每人每月350元,继续领跑全省。 一年来,劳动者的安全感切实筑牢,实现劳有所得、权有所护。 “劳有所得”是宁波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市人社局积极推进基层人社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新探索欠薪治理“宁波模式”,打造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下沉优服 快调速裁”工作新模式,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2023年,我市深入开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坚、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源头治理等专项行动,迭代升级“甬薪精管”平台,在工程建设领域试点“薪安保”保险产品,探索“保理+数字人民币”工资支付场景应用,为2.91万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4.23亿元。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2024年,宁波市人社系统将深化“红扬人社·为民先锋”品牌,锚定新目标,在新征程上书写更大荣光。 撰文 周琼 李睿清 任社 图片均由市人社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