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新 2月5日,10路记者前往区(县、市),跟随属地消防救援执法人员现场直击消防除患工作,排查社区、市场、沿街商铺、生产企业等点位20处,当场发现消控系统瘫痪、电线接线混乱、商铺住人、疏散通道阻隔、部分建筑或装修材料耐火等级不合要求等多个问题(2月7日《宁波日报》)。 春节期间,历来是安全事故的易发期、高发期,也是抓好公共安全的关键期、考验期。今年春节,群众出行出游意愿强烈,大型活动明显增多,再加上受寒潮、冻雨等恶劣天气影响,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公共安全事故等易发,各类安全风险明显上升,全力守好安全底线尤为重要。 百姓过节,干部过关。春节期间,干部首先要守住的是安全关,必须把牢的是思想关,要用干部的辛苦指数保障群众的平安指数、幸福指数。有的干部认为,抓安全生产全凭运气、看天吃饭,这是推卸责任、自欺欺人的托词。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安全生产事故并非“意外”,也不是偶然的小概率事件,往往是隐患和疏忽长期积累导致的。只有树立“隐患即事故”的理念,摒弃麻痹思想,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警醒,抓苗头、抓隐患、抓防范,才能堵住安全漏洞。 从排查情况看,安全隐患主要还是消防通道不畅、灭火器过期、自动报警系统失灵等老问题。安全检查本是奔着问题而去,每一次检查整治,都是为了改进。一些地方检查后经常出现“回潮”现象,其深层次原因值得深思。治理顽症,需猛药去疴,安全老问题,还得靠硬碰硬的责任落实。对于不符合安全规定的,绝不手软,对责任主体该罚就罚,该追责就追责,不讲条件,不搞变通;对于屡教不改、屡改屡错的,从严从重查处,提高其违法违规成本。在安全执法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要敢于唱“红脸”,牢牢抓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守护春节安全,要打好主动仗。只有备足预案“工具箱”,才能在危急时刻拉得出、打得响,把风险损失降至最低。比如,对于景区、街区、商圈可能出现的客流猛增现象,提前制订分流疏导方案;对于可能出现的冰冻、大雾等恶劣天气,要想好高速封闭后的调度方案;对于祭祀祭扫、庙宇祈福等民俗活动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前研究控制风险的针对性措施.……总之,相关部门应加强险情监测预警,细化实化应急预案,同时间赛跑,主动作为,靠前担当,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 过一个欢乐幸福年,安全是底线、保障。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到“万无一失”,就有可能导致“一失万无”。在安全问题上,我们没有退路,没有商量和选择的余地,春节平安报表必须高分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