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2月1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文旅资源变成村民“致富果”

——记者驻村日记

如今的芦山寺村粉墙黛瓦古韵盎然。(黄春晓 摄)

    记者 朱宇 俞永均 黄春晓 

    2月1日 阴有小雨

    余姚河姆渡遗址所在地芦山寺村,一直是宁波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由于缺乏配套设施和延伸游览项目,游客来村里就是看看河姆渡遗址的石头、木头和骨头,然后就回头了。”芦山寺村党总支书记向国灿自嘲道。

    今天是驻村首日,带着“如何让客流充分转化为村民收入”这个命题,我们决定一探究竟。

    距离村委会不远处,是赵军列的生态甲鱼养殖场,空地上停满了汽车。“原本我主要做熟客生意,这两年来村里的游客多起来了,不少游客成了我的客户。”赵军列一边说着,一边将游客挑好的甲鱼装入塑料盒,再用礼盒包装好。

    茭白—甲鱼套养是芦山寺村的特色生态产业。如今,茭白田甲鱼养殖示范基地已成为余姚河姆渡镇重点打造的“茭美古渡”美丽乡村示范线一个节点,集生态养殖、休闲观光、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

    茭白和甲鱼变成旅游资源,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这是我们转变发展思路、从等客到引客的一个新尝试。”向国灿告诉我们,根据国家文物保护相关法规,芦山寺村属于建设控制地带,不能像其他网红村一样发展民间博物馆、露营基地等旅游业态,“因此,用常规手段发展旅游经济行不通”。

    芦山寺村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每年来河姆渡遗址参观的游客就有50多万人次。如何将这股庞大的客流引向村里?在市、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芦山寺村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茭白种植资源圃、农耕文化印象馆、浪墅桥古村等26个游览节点串联起来,打造了“茭美古渡”美丽乡村示范线。

    河姆渡镇是全国著名的茭白之乡。为了用好这个金字招牌,芦山寺村专门设立了土特产交易市场,既为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提供逛市场的机会,同时也吸引周边村庄和宁波中心城区的市民前来。“我们申请开通了至宁波中心城区的公交专线,夏天坐公交来市场购买茭白、甲鱼等土特产的市民络绎不绝,年交易额超1200万元。”向国灿说。

    由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范江明经营的非遗馆,也是“茭美古渡”示范线中的一站。“我们将学习河姆渡文明陶器知识和体验青瓷制作技艺结合起来,推出了‘瓷源寻踪’研学课程,去年试营业期间反响不错。”正在赶制河姆渡文化主题雕刻杯的范江明,围裙上满是土灰和干涸的釉水,他对研学项目充满信心。

    从“过客”到“驻客”,芦山寺村尝到了文旅资源“生金”的甜头。

    赵军列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目前我的养殖场面积约50亩,由于光顾的客人多了,套养甲鱼的综合收益水涨船高。刨去各项成本,我们夫妻去年收入超过50万元,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研学是我们将村庄文旅资源转化为村民收入的一个尝试,去年接待了20多所学校的1万多名中小学生,新增收入数十万元,这个项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向国灿说。

    省级未来乡村建设试点,为芦山寺村插上了发展“金翼”。去年底,投资150余万元、作为未来乡村重点项目的鲞架山古道正式竣工。“村里修建了古道后,我经常约好友一同前往。”芦山寺村陈家自然村村民陈国军告诉我们,古道将周边景点串起来,吸引了更多游客来村里游玩。

    如今,芦山寺村一条条村道平整洁净,庭前屋后绿树环绕,整个村庄粉墙黛瓦古韵盎然。

    “我们将抓住河姆渡国家遗址公园(一期)建设项目启动的契机,进一步挖掘村里的古文化遗址价值,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村民增收。”向国灿信心满满地说。

    村庄名片

    芦山寺村由17个自然村组成,常住人口2100多人,附近有河姆渡下庄遗址、河姆渡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芦山寺村先后入选余姚市首批A级景区村庄创建名单、浙江省第九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所属浪墅桥自然村获评第七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