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海 谋事,是干事的前提、成事的基础。谋得实,才能干得准、成得快。反之,重干轻谋,或谋得不深不实,不仅难成事,还有可能要坏事。故而,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往往具有“智勇双全、勇谋兼备”的特质。像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魏、蜀、吴三方,皆有善谋之高人。唐朝时,也留下了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房谋杜断”的佳话。 谋,本义是指考虑、谋划、商议。谋事的过程,就是确定方向,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论证、科学谋划和付诸决策的过程。有的人可能会质疑:现如今已是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发展有了更多信息化、数字化的智慧支撑,再强调谋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是有点落伍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大量门类繁多的数据中心、智慧平台,以及由此衍生的算法,固然为今天的谋事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依然不能代替“谋”本身。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清代陈澹然的这段名言,至今仍被官方文件、各级领导讲话反复引用,也说明了谋事的重要性。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到生活日常,大到治国理政,能不能谋事,善不善谋实,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影响和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 谋事要实,贵在前瞻。谋事如下棋,得有把握全局和发展态势的战略思维,不能只盯着眼前那一步两步。谋事要谋远,要见微知著,善于观察“刚刚露出地平线的桅杆”。现实中,有的人缺乏前瞻意识和长远打算,谋事的主动性不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有的遇到问题绕不开了,才临时抱佛脚;还有的一事当前,不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判断,先看“本本”上怎么说,这样的谋事效果可想而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谋事要实,离不开深入的调查研究,正如那句耳熟能详的话——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到基层全是办法。眼下正在开展的“四下基层”活动,恐怕也有这方面的考虑。问题的“麻雀”是解剖不完的,就看你是否用心用情了。没有调查就谋事、决断,就如同不打桩基建高楼,看似省了成本、有了效率,实际埋下了隐患。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谋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集中群众智慧的过程。谋事要实,就应善于倾听各方面意见,就不能搞“一言堂”和“这事我说了算”那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共产党执政的法宝,也是谋事、干事、成事的最佳路径。 政贵有恒。任何一项事业,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开创的。谋事要实,还应正确处理“扬弃”的关系,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接着一任谋”。对发现的偏差,当然要果断、及时地纠正,但也要防止以“纠偏”之名,行“另起炉灶”之实,把前人的心血、智慧和成果一股脑儿地抛弃。善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攀高,才能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是一个危与机并存的时代,要想提高谋事的科学性、前瞻性,需要付出更多心血、做出更多努力,且越如此,越要坚持谋定而后动。只有保持谋深谋实的战略定力,才能化危为机,赢得发展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