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2月18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塘河畔吹起“沙港新风”

——记者驻村日记

位于沙港村南塘河畔的太史滨河公园。(沈天舟 摄)

    记者 易其洋 俞永均 见习记者 沈天舟 

    2月17日 晴

    未来乡村,到底是个啥样子?也许很难说清,但不乏真切例子。

    “布衣太史”全祖望的故乡——海曙区洞桥镇沙港村,就是未来乡村的其中一种模样。这里,连接它山堰的南塘河穿村而过,河渠边花木交错,农业园里瓜果飘香;面积1.9平方公里的村子里,遍布着300多家大大小小的店铺,田园情与城市景、生活气与商业味浑然一体。

    正月初八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来自安徽、江苏、江西、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新村民陆续返回,外来人口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的沙港村再度喧闹与繁忙起来。

    一大早,沙港村潘沙南路和北路两侧,已有不少足浴店、餐馆、超市等商家和银行网点开门迎客。街道旁,1000多个免费停车位上,汽车时停时走。

    我们在村里的三江超市看到,买菜、购物的村民进进出出,“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循环播放的《恭喜发财》,诉说着新春喜庆和祝福。

    “我来这里工作一年半了,超市生意一直很好,每天客流量近千人,日销售额有10多万元。”三江超市洞桥店店长王锋告诉我们,“一个村里的超市,能有这么高的销售额,来之前我根本没想到!”

    与三江超市隔路相望的,是悦邻汇广场。这个开在村子里的商业综合体,有肯德基、瑞幸咖啡等知名品牌。春节假期,瑞幸咖啡店订单不比平日少,吧台上待取的咖啡杯摆了一大圈,两名值守店员忙个不停。“我们店日均能卖出200杯咖啡。”店员小周告诉我们。

    服务业连接着生产和消费,服务业旺不旺,是一个区域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沙港村毗邻洞桥工业园,常住人口有6000多人。近年来,沙港村以新村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拓展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文旅等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乡镇商业集聚区特色不断显现。随着沙港新苑、沁园春天等高层小区陆续建成,村民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沙港村也成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安家落户的首选地,人口聚集度越来越高。人多了,需求就多,消费就旺,服务业就火,村民和村里的租金收入、服务业收入也水涨船高。

    全祖望,是沙港村的历史名人、文化名片。我们了解到,2015年、2017年、2020年,三届全祖望(史学)文化节成功举办,让乡贤文化在沙港村深入人心。多年来,沙港乡贤纷纷为村里低洼地改造、新村建设、助老敬贤等出钱出力,不但提高了村子的知名度,也为村里发展服务业拓展了思路。

    去年,沙港村集体经济收入500多万元。村里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主干道路灯安装率达到100%,设有专职的卫生保洁员;村里老人居家养老,一顿饭只需2元钱,就有一荤一素一汤送上门;为改变村民在河里洗漱的习惯,村里出钱在小区边建起了共享洗衣坊……

    全祖望曾这样描述沙港村:“溪上盛时,碧瓦朱甍,翚耸鳞比,望之如神仙居。”如今,我们漫步沙港村,但见学校、医院、超市、银行、商场、菜市场、幼儿园、图书室、棋牌室、影视厅、名人故居等种类繁多;村道两侧,来自天南地北的小吃店星罗棋布;河滨公园里,全氏名人雕塑矗立,孩子嬉戏打闹,老人晒着太阳聊着天……

    这哪里是一个传统村落,分明是现代化的城市社区。“我们沙港村,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既传统又现代,可以说是未来乡村的社区版吧!”沙港村相关负责人笑着对记者说。

    村庄名片

    沙港村,距宁波中心城区约20公里,是全祖望的故乡,也是浙江省首批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之一、浙江省第三批未来乡村试点村之一,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第三产业。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