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四明周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2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龙的气势乘风破浪

——记非遗龙舟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童献松

设计图稿。
做龙头。
组装楼阁。
上油漆。
2023年入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评的《海上丝路:中华龙舟系列》。(受访者供图)

    杨小娣/文 缪军/摄

    古镇藏龙

    龙年的春节,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宁海前童街上,处处张灯结彩、喜气盈盈,老街上一条蜿蜒60米的龙灯,尤其喜庆炫目。这里的龙年龙印记真不少,龙灯、龙舟、龙狮舞……龙文化源远流长,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是汉民族的文化图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招财、纳福等美好寓意的象征。

    前童古镇有着“五匠之乡”的美誉,前童先辈匠人们代代相传,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五匠绝技、礼仪和风俗。就在前童古镇颇具标识性的八卦流水的卵石路边,隐匿着一家锦煜堂木文化馆。推开四合院厚重的木质大门,迎面是一尊栩栩如生的徐霞客木雕,似乎象征着馆主人风尘仆仆、走南闯北的精神。这幢1000多平方米的两层四合院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宁波市级非遗龙舟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童献松的木雕作品与藏品展示馆。

    馆内最醒目的作品就是一艘艘雕刻细腻精美的龙舟。最大的一艘龙舟,长2.98米,宽0.68米,高1.68米,雕刻技艺极其繁复、细腻、精致,龙舟上的亭台楼阁层层叠叠,门窗还能开关。装饰上借鉴了苏州园林的窗花特色,每一层的窗花都不相同。龙舟将中华民族昂首奋进、气壮山河的豪情和传统典雅的民间工艺技巧融为一体。

    这艘大气磅礴的龙舟,由童献松和八位经验丰富的匠人,花了半年时间精雕细刻而成,仿照了古代宫廷建筑样式,琉璃瓦、斗拱飞檐等华美而又精细。龙舟雕刻技艺是宁波地区雕刻技艺水平的集中呈现,在技法上取宁海传统木雕中的拉花、浮雕、圆雕、镂空雕、线雕等技艺之精华,其精彩之处与工艺成就主要体现在繁复、细腻的亭台楼阁的雕刻上。

    龙舟文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据古籍记载,龙舟曾用于祭祀、军事演习以及划龙舟比赛。龙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中国人勇敢、团结、拼搏和创新的精神。龙舟雕刻技艺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传统手工技艺中不可多得的表现形式,它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匠人的初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有品质生活的无限追求。宁波仿古宫廷建筑样式的木雕龙舟,主要是技艺精湛的龙舟雕刻模型工艺品。

    精美绝伦的龙舟背后,是童献松30多年来对龙舟文化的不舍情怀与对龙舟雕刻技艺的执着坚守。

    辗转学艺

    童献松是土生土长的前童人,出生于1976年。他自幼就喜欢画画,常自己对照着书本临摹各种图案,对人物画更是情有独钟。初中毕业后,因家里经济拮据,17岁的童献松只能放弃求学,他拿着父亲打听来的一个木匠师傅的地址,大胆地跟着朋友去了江苏徐州、山东枣庄等地,辗转拜师学艺。

    但一年后,童献松毅然决定回乡学木雕,他觉得自己的兴趣不在于木匠技艺,而是更具艺术性的雕刻工艺。这个选择最终决定了他一生的事业。

    1993年,18岁的童献松拜前童雕刻名家童小海为师,学习木雕及龙舟雕刻技艺,因为当时他看到师傅工作室里摆放着龙舟,一下子就被其流畅的线条和精细的纹理深深吸引。在童小海师傅的要求下,童献松先作了一幅画,马上入了师傅的眼,从此进入宁海县仿古工艺品厂学艺。

    木雕程序多,工艺繁琐,绘图、镂空、凿眼,童献松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在跟随师傅童小海学艺的过程中,童献松越来越痴迷龙舟雕刻。新入门的徒弟要先学雕窗花、瓦片、草龙等,师兄师姐们则雕刻相对复杂的龙头与人物造型等。童献松不仅白天认真学,晚上回家后还经常细细琢磨。不到一年时间,他就主动跟师傅商量,提出要学龙头雕刻。之后顺利通过了师傅的考验。

    在学习实践中,童献松常有大胆独立创新的想法。记得有一次师傅做了一个车轮子,轮毂印痕深浅没大区别。他思考后认为,应根据动态从浅到深有层次分布,并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师傅也欣然接受了。第二年,他在家尝试做了一个亭子,从基础木工到雕刻都是他一手完成的。这个独立完成的亭子,后来被上海商人买走了。这些都为他以后独立完成龙舟雕刻打下了基础。

    1996年,童献松参与了师傅团队一件两米多长的中华龙舟的创作。龙舟被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场景恢宏,造型生动,图案细腻,受到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称赞。龙舟所带来的荣誉,深深地印在了童献松的脑海里。亲手制作一艘龙舟并成为龙舟雕刻大师,成了童献松孜孜以求的目标。

    凭借着对木雕艺术的热爱和勤奋刻苦的努力,三年后,童献松顺利出师,开始闯荡雕刻界。童献松先做了一些工艺产品去上海、北京等地跑销路,同时也从事老家具的收藏与买卖,以此维持生计,并继续在龙舟雕刻上苦心追求。

    情系龙舟

    现代工业技术的冲击,让很多手艺人失去了生存空间,五匠技艺一度濒临失传。前童古镇自保护开发以来,先后出台了前童古镇业态提升、扶持奖励管理办法等文件和措施,启动了“精特亮”工程,精挑细选了符合古镇特征和气质的文化类项目、非遗类项目落户前童古镇核心区,让手艺人回归古镇,让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成为特色旅游产品。

    童献松是最早回归古镇的手艺人之一。2001年,童献松回到前童成立了童家工艺作坊及前童古镇龙祥木制工艺品店,以此作为事业的新起点。随着前童古镇旅游的兴起,渐渐地,他的木雕工艺品特别是龙舟系列远近闻名,顾客纷至沓来。

    童献松告诉笔者,从2008年起,他每年都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文博会,经常拿回全国金奖或特等奖,已经拿了十多个奖项,大多数是跟龙舟雕刻工艺相关的。如2015年作品《木雕龙舟》荣获第五届中国木(竹)雕展优秀作品金奖及“金雕手”称号。耗时千余工创作的木雕作品《盛世龙舟》获2020年度浙江省非遗薪传——浙江省传统工艺大展优秀奖。作品《中华龙船》被中国木雕艺术馆永久收藏。作品《木雕龙舟》被宁波市城市展览馆收藏。作品《木雕龙船》被中国港口博物馆收藏。当然他最得意、觉得含金量最高的龙舟作品是以下两件(组):

    2022年6月,童献松创作的朱金髹漆仿古木雕龙舟《龙腾天下》,获评2022年国家级非遗薪传奖传统工艺大展金奖。据悉,在此届非遗大展中,该奖项全国只有2个金奖,童献松是宁波唯一获奖者。他已将该作品捐献给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收藏。较之清刀木雕,朱金髹漆仿古木雕龙舟工艺更复杂,要在做好各个精细构件的基础上,再进行涂髹朱漆、贴金等工艺,是融合了木工、雕刻与髹漆、贴金等多种工艺的综合艺术。如果说木雕工艺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写意画,那么清刀木雕龙舟就像线条繁复的工笔画,而朱金髹漆龙舟雕刻则像浓墨重彩的油彩画。

    2023年10月,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双年展暨第六届浙江工艺美术双年展在嵊州举行,童献松的木雕作品《海上丝路:中华龙舟系列》是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终评79件(组)入围作品之一。一组三件的龙舟系列,包括了朱金髹漆与清刀木雕两种龙舟,精细的雕刻以及艳丽的朱金色彩,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欣赏。

    名声在外的童献松于2018年被江北区作为人才引进,当地政府在千年古县城慈城景区出入口的右侧划了一块场地免费设立木雕龙船非遗传承基地,童献松在此成立了宁波江北玖松堂木文化艺术馆,游客可以跟着他一起体验手作之趣。他说,“玖”是长久之意,“松”既是他的名字,也暗喻了对艺术创作不懈常青的追求。

    馆内陈列的龙舟,似驰骋于海上,上面亭台楼阁层层叠叠,下面浪花飞卷,像极了乘风破浪、奋勇出圈的童献松的艺术人生。

    坚守传承

    童献松告诉笔者,宁海木雕技艺在浙东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据记载,早在唐宋时期,宁海民间就有精致的木雕出品。明清时期,宁海的“十里红妆”是宁绍地区红妆器物工艺的典型代表。宁海龙舟雕刻技艺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复杂多变的龙的艺术造型,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信仰追求,龙舟还蕴含着海洋文化特色。

    木雕龙舟以其经典造型、精美雕刻、富丽装饰,成为宁海当地传统木雕工艺传承发展的集中体现,为研究宁海木雕工艺历史发展和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充分体现了历代工匠卓越的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龙舟雕刻技艺以师傅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至今。师傅童小海去世后,同门师兄弟因各种原因,渐渐放弃了这门手艺,只有童献松坚持了下来。如今,以代表性传承人童献松为首的传承队伍,继承和发扬着古老传统技艺,以木工手艺为基础,结合雕刻工艺与漆艺,创造出了风格独特的作品。

    童献松的龙舟雕刻,一般采用檀香木、紫檀木、黄杨木、古沉木、香樟木、椴木等原材料,综合运用拉花、圆雕、浮雕、圆浮雕、深浅浮雕、镂空雕、线雕等宁海传统木雕工艺,结合应用清刀木雕、贴金髹漆等宁海特色传统工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古建筑工艺中的鲁班营造法相互融合,把古建筑的重磅顶、卷棚顶、歇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各种造型集中展现在龙船上。主要工艺流程有设计图稿、取料、雕刻、打磨、组装、上漆等。

    童献松介绍,非遗木雕龙舟造型古朴,精致美观,技艺精湛,结构复杂,采用榫卯连接;装饰图案喜庆吉祥,曲径回廊、镂空雕栏、花墙连楹等,都是用0.4毫米的钢丝锯手工拉花而成。一艘龙舟上雕刻的人物多的有3000多个,仅6厘米高,人物的神态、动作却千变万化。童献松的龙舟木雕曾获评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进一步扩大了宁海龙舟雕刻技艺的影响力。

    童献松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宁海县行业协会副会长,十年来载誉颇多:2014年,他成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海龙舟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他被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7年宁波市总工会授予其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挂牌宁波市劳模创新工作室。2021年获得宁海县文化名家名匠称号,同年挂牌“宁波市童献松技能大师工作室”……

    “走上龙舟雕刻的道路,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喜欢雕刻。”童献松一直强调这一点。这位朴素的工艺大师,话不多但实在,“作为一名木雕从艺者,不仅要具备设计的本领,也要有不断创新的能力,作品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30年的雕刻生涯中,童献松不断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坚持为龙舟雕刻技艺的传承、振兴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多种传统工艺集中在一艘小小的龙舟上,龙舟雕刻对技艺的要求远远高于木匠活。“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这门技艺了。”童献松说,一件木雕作品,从画图到最终完成,要好几个月甚至几年,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而要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更是难上加难。他说,“手艺也可以改变人生”,要用一腔热情坚守冷门手艺,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努力不让这门绝技绝活失传。童献松团队最多时聚集了9名工匠,其中不乏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在龙舟雕刻领域中开拓着各自的风景。

    这些年来,童献松收集了不少金丝楠木好料子,它们质地细腻结实,很适合雕刻精品。《鱼跃九天》就是金丝楠木风化料的雕刻作品,呼之欲出的九条锦鲤穿越瀑布飞跃而上,化龙腾飞,有着恣意纵横的意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对这件作品作过5分钟的介绍。童献松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这些金丝楠木做一系列不同朝代的龙舟,以后在前童古镇建立一座木雕龙舟展示馆,永久流传,“我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后人,前童是我出生、成长、学艺、成名的福地。”

    暖黄的灯光下,木屑飞溅,刻刀在木头上熟练游走。那个眼神专注的少年,如今已经成为龙舟雕刻的传承大师,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龙舟雕刻,领会这项技艺的魅力。祝愿童献松和他的龙舟雕刻工艺在龙禧之年“龙腾天下,舟行四海”!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