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2月2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薛味”香溢致富路

——记者驻村日记

    记者 孙吉晶 

    2月19日 晴

    “车来了!车来了!”一大早,宁海县强蛟镇下渔村村民薛华娟就在“薛味”共富工坊等候,脸上堆满笑意。

    春节假期,61岁的薛华娟没一刻清闲。从今年元旦开始,下渔村散发着浓郁“海味”的特产年货进入热销季,生意格外红火。作为销售“薛味”海产品一员,薛华娟忙得不亦乐乎。

    “趁着前两天天晴,赶紧晾晒各种鱼鲞,今天可以打包发货了。”薛华娟说,一个多月时间,“薛味”共富工坊卖出了30多万元海产品,可把大伙高兴坏了!

    下渔村地处宁海湾畔,过去,村民以捕鱼为生。近年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大家纷纷收网退捕、离船上岸。

    “新的出路在哪里?”我把这一问题抛给了村党支部书记薛瑞岳。

    去年底,下渔村成功创建第三批省级未来乡村。在未来乡村“九大场景”建设中,产业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我此次驻村调研的一个关注点。

    “要让‘靠海吃海’的村民仍有奔头。”薛瑞岳的回答很干脆。

    村班子经过集体协商后一致认为,村民增收致富,一定要有主导产业。而且还要创立一个运营品牌,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去年10月,村集体注册的“薛味”品牌应运而生。

    作为土生土长的海边人,许多村民是制作鱼鲞的行家里手,大家看好鱼鲞的产业前景。

    “我们的鱼鲞采用传统制作方法,吃起来口感鲜美、鱼香扑鼻,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薛瑞岳把我们领到了晒场,一排排鱼鲞映入眼帘。

    薛瑞岳告诉我,在“薛味”共富工坊,村民干临时工,多的时候有30多人,工资按小时计。

    “薛味”品牌还带来了群聚效应。除了鱼鲞产业,下渔村还通过渔旅融合,带动村民开发三产。

    暖色的外墙、全景式的落地窗、高高挂起的红灯笼……走进村民林静静新开的“薛味”咖啡店,咖啡香溢满屋。咖啡店一面紧挨马路,一面靠着风光旖旎的宁海湾。

    “这几年家乡变化很大,不仅修建了滨海游步道,还串联起了两条游村线路。”迎上来的林静静一脸笑意。

    说话间,咖啡店进来一批客人,林静静热情招呼:“欢迎光临,快请里头坐!”春节假期,刚开业的这家咖啡店,每天接待上百位客人,迅速走红出圈,成了村里的网红打卡地。

    离咖啡店不远,是村民薛东波夫妻新开的“落小海”餐馆。走进餐馆,楼上楼下两层摆放了十几张餐桌,不少客人正在就餐,还有两个包厢被预订。

    “我没有其他特长,只会做一手好菜。”薛东波乐呵呵地说,村里小海鲜名声在外,回头客比较多。

    薛瑞岳说,下渔村将继续深耕渔旅融合,培育壮大“薛味”品牌,推出“薛味”系列伴手礼,让更多村民感受到未来乡村带来的“幸福模样”。

    村庄名片

    强蛟镇下渔村位于象山港尾,全村共747户、1947人,是个典型的传统渔业村落,村内无耕地,只有少量的林地和滩涂。近年来,下渔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全村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先后获得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浙江省第三批未来乡村、宁波市艺术赋能村等荣誉称号。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