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建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 上海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
|
诚信、热情、细致的宁波金融人。(张正伟 陈芋荣 摄) |
|
宁波正成为现代金融集聚地。 (徐能 摄) |
记者 张正伟 核心观点 ■金融要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各方面提供高质量服务。 ■金融竞争力本质上取决于实体经济竞争力和贸易价值链提升,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因势利导提升服务实体经济 的适配性。 ■宁波最大的优势之一是产业经济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实力强劲,要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坚守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 ■让金融人才以专业创造价值,以责任形成声誉,以服务建立信任,以质量赢得竞争。 ■以正确的金融文化引导、激励、约束金融从业者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宁波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已经突破7万亿元,保费收入突破500亿元,境内外上市企业144家,金融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支柱产业。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作为民营经济发达和金融创新活跃的城市,宁波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找准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点和发力点,打造长三角地区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产业金融创新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 担当新使命 “国之大者”与“八个坚持” 记者: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越来越受到重视。自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来,包括宁波在内的全国各城市都在积极贯彻、落实这一要求。能不能请您简要介绍下金融强国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 何建华:我们都知道,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现在我们各行各业追求的是高质量发展。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需要进行全面的完善和全方位的提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全球最高层面的分工表现形式,是基于定价与交易规则的财富分配转换器。纵观当今世界,金融竞争力本质上取决于实体经济竞争力和贸易价值链提升,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从20年前中农工建四大行股改上市以来,我国内地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资产从不到30万亿元跃升至超过450万亿元。其中,银行业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保险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金融毫无疑问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所以,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同时,金融又要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各方面提供高质量服务。毋庸置疑,当前我国金融领域还存在较多的风险隐患,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需要我们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通过构建现代金融体系,逐渐解决这些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记者:那么,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角度来讲,开展金融改革创新,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又应该如何开展? 何建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做好金融工作责任重大,容不得丝毫疏忽懈怠。 当前,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包括三个方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概括起来就是三大要点:服务实体经济,双支柱调控和守住底线。 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做到“八个坚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这“八个坚持”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我们接下来推动金融改革、建设金融强国的指南针,也标志着我们党对金融本质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挺进新赛道 “示范先行”与“两个金融中心” 记者:对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宁波提出,要以示范先行的姿态走稳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打造长三角地区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产业金融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您认为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要打造“两个金融中心”,应该抓住什么重点? 何建华:无论是从区位优势,还是从产业特色来说,宁波都具备了打造长三角地区产业金融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良好基础。作为中国经济强省——浙江的重要一员,宁波的GDP地位稳固,保持着强劲的经济动能,尤其是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双轮驱动”,加上近些年在国家金融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中,被赋予了普惠金融改革示范、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等全国金融改革使命,积累了资源与经验,为金融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辽阔空间。 下一步,宁波要持续发挥改革创新效应,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因势利导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以金融强助力经济强,以金融稳助力经济稳。 可以将构筑大金融作为目标,统筹资源“多跨协同”;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防范能力;以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为契机,推动金融业与国内国外市场有效链接;深度融入长三角,加大金融对接,助力产业跃升、科创加速、消费升级、财富增值。此外可发挥“金改+自贸”战略叠加优势,推动金融数字化改革,凸显宁波金融发展特色。 记者:宁波是开放大市,又与上海相近,您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宁波金融加大开放有哪些借鉴意义? 何建华:由于金融的流动性属性和特征,不可能囿于一城一地孤立发展,不可能“闭关自守”不开放,那样会影响金融有效配置资源,不利于自身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高水平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但在金融开放中必须关注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又是开放大市,进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非常活跃,在对外开放中不断做强做优做大自身金融,应该是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当仁不让的着力点。 对宁波来说,可以发挥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独特优势,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深度融合、携手并进,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打造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产业金融创新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 宁波可以借鉴上海金融的国际化措施,不断提升制度性开放水平;借鉴上海营造提升金融生态功能的经验,致力于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借鉴上海吸引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市场语言的金融专业服务团队的做法,招引集聚更多金融人才;借鉴上海不断改善营商服务、提供专业政府服务、擦亮最优营商品牌等举措,持续增强宁波金融高质量发展能级。 构建新优势 深耕实体与文化化人 记者:立足自身优势,以宁波金融“做强、领先”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您认为宁波金融业应该发挥哪些长处,构建哪些新优势? 何建华:宁波最大的优势之一是产业经济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实力强劲,要按照建设金融强国要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 首先,应当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扩投资、强实体、促消费、稳外贸、扶小微,全方位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贡献度,尤其是应在服务支持具有宁波特征的中小微企业金融可得性上聚焦发力;其次,应当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紧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优化金融治理生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再则,应当增强城市吸引力,大力集聚金融从业人员,让金融人才以专业创造价值,以责任形成声誉,以服务建立信任,以质量赢得竞争,整体提升宁波金融的发展能级。 同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西方金融文化所倡导的深度金融创新,事实上是放纵人的欲望,使得贫富差距加剧,为了维护金融资本霸权搅得世界不太平。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升金融软实力。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金融文化的重要性,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宁波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又是中国金融业的发源地之一,要大力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正确的金融文化引导、激励、约束金融从业者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 记者手记 宁波的金融之所以稳健,在于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企业与金融机构各守主业,相互守望不偏向,使得产业与金融齐兴。二是坚持开放这条搞活之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尝到了绿色金融、自贸金融、数字金融等新鲜事物的甜头。 三是坚持文化品牌这个兴业之基,宁波金融能走多远,决定于文化基因,就像百年老店,那块招牌是千金难买的。 宁波金融的这“三个坚持”,是这次访谈中被点赞最多的话题。在下一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这“三个坚持”不但值得“再坚持”,而且要示范先行、创新深化,让宁波现代金融体系的金字招牌变得更闪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