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实干路 圆资规梦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慈溪万亩方
市民顺利领取不动产权证书

    2月21日,全市“新春第一会”举行。“实干”一词,高频、亮眼。

    古往今来,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实干”。

    对于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来说,也不例外。

    2月22日,2024年度宁波市自然资源规划会议召开。回顾总结2023年全市自然资源规划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宁波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

    越是重要节点,标准越要高、要求越要严。

    新的“赶考”路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紧盯国家所重、基层所需、群众所盼,围绕破解难题和短板,以开展“基础建设年、质效提升年”为主线,以推进“提质增效十大行动”和“改革创新十大项目”为抓手,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改革创新,实现质效赋能,加快实现争先进位,开创自然资源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强规划重保障

    2019年,《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启动编制,目前已上报国务院审批。

    该规划是宁波编制的首个“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是全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

    以规划为引领,一张宁波发展的空间蓝图徐徐展开——从全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出发,构建“一体两翼多组团、三江三湾大花园”全域一体化国土空间新格局,引领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

    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深化区域空间布局研究,建立“重大战略落实—功能体系构建—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机制。发挥重大片区规划引领作用,深化甬江科创区、宁波枢纽、翠屏山中央公园规划编制。围绕重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控规覆盖与更新。

    实现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要素的有力保障和支撑。

    一方面,持续加大土地要素保障力度。通苏嘉甬铁路、杭甬复线宁波三期、G15沈海高速改扩建、北仑支线复线4个国家重大项目先行用地申报及时获批;甬舟铁路、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用地需求优先满足……捷报频传的背后,是“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理念。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保障机制,编制乡村振兴用地和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指南,持续开展“百大项目”用地报批进度晾晒,全面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处置三年攻坚行动,力争全年供应建设用地6万亩以上。

    另一方面,统筹提升用海用林用矿综合保障水平。印发实施《宁波市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对沿1600多公里海岸线工业产业、港口岸线、休闲文旅、渔业养殖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促进海陆格局融通发展。积极支持浙江金七门核电、象山海上风电、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及前湾新区、余姚市相关产业项目用海保障。

    此外,将积极指导各地做好矿地综合利用新设采矿权项目谋划,确保年度矿产资源供应量稳定在6000万吨以上。全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探索构建低效用地快速识别机制和认定标准,建立政府与市场改造资金共担机制,全年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8200亩,助推高能级平台、重大项目落地。

    守牢底线红线

    如果说聚焦绿色发展、守牢底线红线是“大目标”,那么拆解后的一个个“小目标”同样重要。细节笔触不走样,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

    2024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下了这些“小目标”——

    严守自然资源保护红线,全年力争入库补充耕地指标8000亩以上,推进“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不少于8万亩;

    全力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联动推进西沪港、蟹钳港等“蓝色海湾”建设;

    编制新一轮市县两级湿地保护规划,谋划申报新一批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名录;

    加强林业产业建设,完善用林审批容缺受理机制,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努力实现全市碳汇能力比2023年有新增长;

    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构建“两网一区”海洋防治减灾业务体系,将全市海域智能网格预报颗粒度精细至3公里;

    集中攻坚互花米草防治,全面完成9.7万亩“清零”任务;

    深化森林防火责任制与林长制的深度融合,推进全市142个涉林单位能力达标建设;

    严格地勘和测绘行业管理,规范数据归集、共享、开放和应用各个环节,确保数据安全可控;

    用好“地灾智治”“海灾智防”等数字化系统,大幅提升森林防火、城市运行、海灾预报等智能监测能力,提升国土空间动态监测预警能力;

    严守督察整改高压线,组建整改专班,对各类巡视巡察、审计、督察反馈问题,建立“3+1”工作机制,做到问题销号进展情况可察看、可跟踪、可监督;

    巩固卫片执法“宁波模式”,探索建立市级卫片工作体系;

    持续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整治行动,力争实现耕地违法“零新增”;

    ……

    细致具体的目标,是满满当当的干劲,更是满满当当的决心。

    扎实练好“内功”

    目标已明确、路径已清晰。扎实练好“内功”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练好“内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给出的答案是:强化基层站所规范化建设、数据平台建设、自然资源领域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建设。

    根据104个自然资源所辖区具体情况,坚持“全专结合”原则,结合涉林、涉海、涉矿不同情形,优化人员配置,明晰职责边界,加强物资保障,强化与所在地乡镇(街道)联动,进一步夯实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基层基础。

    健全数据管理工作机制,落实《宁波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管理办法》和场景、工具管理规定,完善自然资源和规划数据目录体系,深化数据统筹管理和共享服务机制改革,构建线上数据服务窗口,实现一图查阅、全息关联、个性定制;构建“1+7+N”新型基础测绘产品体系,全面推进实景三维宁波和三维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

    把握新一轮机构改革和“大综合一体化”执法体制改革契机,对外加强部门协同,进一步提升与不同部门间的联动水平,提高国土空间要素综合保障能力;对内以探索构建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评估机制为牵引,加强融合融通,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规划管理链条,实现“一项数据更新、内部处室联动、多个部门共享、上下各级打通”,促进各条线、区(县、市)资规工作高质量发展。

    惟改革创新者胜

    日前,省委改革办发布《关于2023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的通报》,宁波市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改革获得金奖,为宁波市唯一。

    抢滩、布局、推动。正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所说:“金奖对宁波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意味着新的起点。”

    据该负责人介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积极参与国家全域整治顶层制度设计,开展市、县级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指南等8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业标准编制。结合11个综合试点片区区位、产业、要素实际,分别研究提出1~2个不同类型、可复制可推广的重点项目,以点带面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蓝图”逐步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时代告诉我们: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新的一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改革创新的步伐不停歇。

    在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方面,统筹谋划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探索构建低效用地快速识别机制和认定标准,建立政府与市场改造资金共担机制;

    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方面,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在土地供应前完成相关评估普查事项,形成“用地清单”;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降成本、压时间、减环节、提效率……

    民生小事也是关键大事

    “太方便了。”

    不久前,宁波市高新区菁华地产公司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红利。

    该公司负责人在拿到交地确认书的同时收到了电子不动产权证书。这种“双同步零时差”模式被称为“交地即交证”。交地和交证一步到位,为企业节约了时间、资金成本,助力早日开工建设。

    新的期待、新的脚步,营商环境仍是2024年火热的关键词。“交地即交证”正是持续提升审批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民生无小事。不动产登记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关系群众最普遍的重大财产权益。

    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优化集成抵押登记进银行全程网上办,推进“带押过户”一件事进银行,实现抵押登记一站式、专业性、全链条集成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此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开展各类应用场景建设,解决业务管理和便民服务中的堵点痛点问题。

    不仅如此,在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加强征拆一体化管理,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批后实施的意见(试行)》;建立土地征收成片开发专家库,提升全流程监管水平;同步推进《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补助和奖励规定》等配套政策研究,健全法规政策体系。

    人勤春来早,风正好扬帆。新的一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以“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深入实施自然资源十大行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宁波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彰显样板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大事记

    宁波市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获得全省改革突破奖金奖,为宁波唯一。

    自然资源部发文表彰,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聂倩同志获得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全国首个国土调查云城市级分中心落户宁波。

    “宁波市植物资源系统调查与特色资源挖掘”成果荣获第十三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连续三年实现耕地面积净增加,“百千万”完成规模全省领先,11个项目获评省级优秀工程。

    2023年使用国家计划指标8075亩,创历史新高。

    省用地报批百大攻坚项目总数(我市全年完成43项)及完成率居全省第一。

    完成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未批已填”类处理方案集中备案,可处理利用率达100%。

    森林覆盖率增幅全省第二、森林蓄积量增幅全省第四,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探索实施的海域立体登记、宁波空间大脑、推进“带押过户”提升二手房交易便利化等改革经验做法获得肯定。

    撰文 沈莉 朱宁溪

    供图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