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3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城名镇名村,如何守护乡愁

    记 者 冯 瑄

    通讯员 何泽琪 廖鑫 

    近日,慈城古县城人头攒动。游客不仅沉醉在春和景明中,更因为其独有的城市文化和记忆而陶醉。

    这是名镇的魅力,也是我市跳出“名镇”二字,让古县城真正“活”起来的生动案例。

    当下,名城、名镇、名村成为城市建设的热词——

    3月1日,新修订的《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简称“三名”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上个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等保护提升项目建设指南(试行)》,围绕保护修缮、风貌修复、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等保护提升项目管理,进一步提升项目谋划、建设、实施和管理水平;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工作现场会召开,来自11个地市的住建、文旅等部门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谋划“三名”的保护与未来……

    高热度的关注传递出哪些信号?“三名”保护条例藏着哪些“干货”?新政之下,宁波的“三名”如何更有名?

    记忆与乡愁

    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座古城、每一条老街巷、每一栋老建筑,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历史记忆,也都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这是‘三名’保护的初衷。”市城乡建设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说。

    拥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7000多年的水利史、2500多年的港口史和1200多年的建城史……早在1986年,宁波就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种类多元、特色凸显,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宁波的名城价值体系。

    截至目前,宁波拥有2个历史文化名城、12个历史文化街区、18个历史地段、9个名镇、72个名村、51个传统村落、1735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1309个历史建筑。

    一串与“名”相关的数据背后,是宁波不遗余力地规划引领、立法优先、统筹推进——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实现全覆盖;

    相继出台《海曙文物及历史建筑适度利用统筹管理办法》《慈城古县城保护条例》,今年3月1日,《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从市级的保护专家委员会,到海曙区名镇名村保护委员会、余姚市名城委,再到试点慈城镇“名镇总规划师”负责制,自上而下建起了“保护网”。

    不过,业内人士坦言,对宁波来说,“三名”保护面临整体性、原真性保护意识不强,保护与发展之间不够协调,存在商业化、同质化、风貌不协调等问题。

    守护记忆和乡愁,宁波亟待破冰。

    扩容与融合

    破冰之路,立法为先。

    本月起,新修订的《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尽管是修订版,但新条例真正解决了谁来保、保什么、怎么保的问题。”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

    “三名”保护条例扩大了保护范围,首次将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纳入了保护对象。“‘三名’保护是篇大文章,需要多部门联动。”该负责人说,新条例还明确了各保护单位的职责。此外,将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融入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也是新条例的亮点。“瞄准短板,对名城、名镇、名村,不仅要‘护’,更要‘用’起来,让其‘活’起来,考虑在城市更新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统筹文章”。

    在立法基础上,还要摸清现有“三名”的家底,挖掘新的文化资源。市城乡建设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按照“城乡空间全覆盖、资源要素全囊括、古今时间全贯通”的标准,对全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普查,全面摸底现状,深入评估保护实施情况,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加快构建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对名城、名镇、名村,既要坚持保护优先,也要注重传承与发展。对于“三名”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北京、南京、广州、苏州、绍兴等地的做法和经验都值得借鉴。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和南京的大墙门里,既有原住居民,也有现代民宿,这样不但延续了城市历史文脉,也培育了城市文化气质,擦亮了名城品牌。

    “破立”结合,需要更多要素的护航。按照新条例,“在市历史文化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从事禁止性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并处七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七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记者还获悉,在已有的新修订条例基础上,宁波瞄准名录申报、资金管理和维护修缮补助等方面,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

    “护名创名”,让城市既存“物”,也留“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