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3月10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满天星”到“百千万”

——全域国土空间整治走访记(上)

    记者 冯瑄 沈莉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惊蛰一过,镇海区蛟川片区内,种粮大户郑荣希早早就忙开了。

    今年,郑荣希在镇海区承包了3700亩土地,其中蛟川片区800余亩。

    3700亩土地,有多大?以一个10.7亩的标准足球场为例,3700亩土地约为345个标准足球场。

    “3000亩连片土地,这是过去不敢想的。”郑荣希说,以前承包土地东一块西一块的,现在都是成片成片的,方便进行机械化操作。

    土地从“满天星”变“百千万”,让这位种了30来年地的农民,十分感慨。

    1997年,郑荣希从台州来到宁波,开始了他在宁波的“承包种植”之路。

    今年的3700亩土地,郑荣希主要种植水稻及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的收益大概每亩4万元,水稻的收益每亩2000元至3000元。“很满意了。”郑荣希说。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小田变大田,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是关键一招。

    “我们要坚决扛起国土空间治理示范先行新使命,聚焦结构优化规划引领、要素整合、功能提升、价值实现、权益保护等多个维度,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说。

    2022年1月,宁波市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

    截至目前,宁波在全市范围实施“百千万”整治项目104个(目前完成97个),其中“万亩方”8个、“千亩方”81个、“百亩方”15个,累计完成整治集中连片耕地面积25万亩。今年,力争入库补充耕地指标8000亩以上,推进“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不少于8万亩。

    (一)

    土地复耕,复出一批“上楼”农民。

    吴志毛,镇海区蛟川街道南洪村村民,因为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他一下子分到了蛟川街道青枫雅苑的4套房,一套100平方米、3套60平方米,带着家人从农村搬到了城里,住上了楼房。

    原来的南洪村,工居混杂、风貌不佳,人居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为此,镇海区实施南洪村搬迁工程,将571户1696名村民跨镇街安置到南部城区。

    “很幸福。交通条件变好了,地铁、公交都很方便。医疗条件也变好了,中医院就在家门口,方便我们老年人。”吴志毛今年76岁,住进青枫雅苑2年多来,他的生活发生了“全方位”变化——

    小区周边拥有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中等未来教育场景;菜市场、商场等未来邻里场景;快速路、轨道交通等未来交通场景;社区服务、老年活动、休闲运动等未来服务场景;人民医院、卫生院等未来健康场景……真正实现了农民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共享城市化红利。

    此外,镇海区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兜底解决“4050”人员就业问题,缓解部分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难问题。

    正是算好算准了农民这笔“上楼收益账”,镇海区在推进土地复耕、农民进城时,速度拉满。

    农民顺利“上楼”,离不开前期谋划。“我们全县域谋划整治蓝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镇海分局副局长蔡洁介绍,蛟川片区先行示范,探索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支点,全面撬动产业革新、城市更新、乡村振兴。

    目前,镇海区已完成耕地功能恢复680亩、建设用地复垦422亩(新增耕地326亩),开展一个“百亩方”永农集中连片整治项目约647亩、高标准农田整治637亩等,“小改大”建成千亩良田。

    同步完成南洪等6个村的整体搬迁,1.56万名农民进城安置,农房置换为商品房,户均房屋资产从40万元提高到400万元,闲置房屋出租月收入达3000元。

    (二)

    土地复耕,复出了更多“新农人”。

    在奉化区西坞街道,新农人邬江浩忙着“招兵买马”,为春耕做好充足准备。

    2022年大学毕业后,邬江浩选择“子承父业”回到家乡西坞,成为奉化“万亩方”上的“新农人”,承包了3000余亩土地。

    去年以来,奉化区大力开展“百千万”建设,完成西坞街道2片“万亩方”建设,总规模约2.2万亩,新启动宁南田园“千亩方”项目1个,规模约1600亩,农田连片度提升23%;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项目,总规模达13776亩;加快打造都市农业体系,布局数字农田2片共2500亩,新建数字化农业服务中心2处。

    邬江浩的3000多亩土地,正是西坞街道“万亩方”的一部分。

    从土木工程专业到种地,邬江浩坦言,自己“一边摸索、一边自学”。他招募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组建了一个20余人的团队。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学起了无人机、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甚至还给附近农户开起无人机小课堂,当起了老师。去年,他们种下的第一批水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净收益超200万元。

    田畴千里,科技创新大有可为。邬江浩说:“用上科技手段后,团队成员每人可以照看200亩至300亩的土地,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今年,邬江浩还打算扩大种植规模。除了种好自己的地,他还想帮助更多农户种出更高品质、更高产量的粮食,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回来,播种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三)

    土地复耕,“复”出农文旅融合新空间。

    庙后周村,一望无际的田野里,一栋白色建筑格外显眼。走进其中,还能闻到咖啡香。

    这栋建筑所在地,便是奉化区农商发展集团投资打造的“稻生西坞共富田园”万亩方项目。该项目规划总面积约3.6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约2.73万亩,涉及13个建制村,32个自然村。

    计划实现两片“万亩方”共21948亩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推进1486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重点打造2260亩的“万亩方”核心展示区和都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在“稻生西坞共富田园”项目,配套建设了骑行步道、清水平台等休闲场所。去年,这里一跃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逾20万人次,新增旅游综合收入1800万元以上,为周边村庄增收超20万元。

    不远处的剡水田园智能农业种植基地里,一颗颗或青或红的小番茄“挂”在藤蔓上,水灵灵的。

    摘番茄、逛集市、制作果蔬美食……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农业基地,更是节假日休闲好去处。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剡水田园智能农业种植基地便接到了不少“一日游”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土地整治的同时还带动了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效益与农民收益的最大化。

    傅美蓉是剡水田园农业基地的一名工人。

    整治后,她将自家的2.7亩土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出租,空余的时间就来剡水田园农业基地打零工。“每个月也能收入2000元钱,我很满意了。”傅美蓉说。

    放眼连片良田,农民身影忙碌,农机隆隆作响。“丰收季”就在不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