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3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势而为 乘势而上

海曙: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卓越城区蝶变跃升

传统制造业向“新”发力。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高品质消费兼具烟火气。
“高精尖”注入新动能。
海曙风光。

    俞永均 沈天舟 孙勇

    从三江口核心商圈到翠柏里创新街区,现代服务业的蝶变与传统制造业的焕新,在这座千年商贸重镇齐头并进;从空港物流的异军突起到工业互联网的“繁花”朵朵,海曙培育未来产业、壮大新兴产业的决心坚定,一批大而强的项目争相入户,吸引海内外青年人才前来扎根……

    今年是海曙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海曙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打造卓越范例的重要之年,一场高质量发展的“焕新升级秀”正在这里上演。

    新春伊始,海曙区服务业发展大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纷至沓来,为新一年全区的发展谋篇布局定方向,彰显出海曙向着高水平、高品质、高能级迈进的决心和实现“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目标的信心。

    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要区域”

    走进寰采星科技(宁波)有限公司的研发车间,设备一字儿排开,研发人员正在埋头实验。“我们与安泰科技开展技术合作非常顺利,经过两年技术攻关,目前已完成因瓦合金材料的自主开发。”该公司副总经理陈鼎国告诉笔者,去年9月,公司成功研制出用于高精度金属掩膜版的原材料,打破了国外垄断。这也意味着海曙掌握了世界级“卡脖子”技术。

    寰采星科技是海曙引来的“金凤凰”之一,也是海曙锻造科技实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改变了生产要素的构成,拓展了国民经济的业态结构,重塑了生产的动力结构,催生出新质生产力。

    面对新的变革,海曙围绕“双创”驱动、“双链”引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批聚焦新兴产业、掌握自主技术、具有市场前景的高科技企业,在这片创业创新热土上茁壮成长。

    比如,依托落户海曙的“链主”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由蓝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supOS工业操作系统应运而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开源开放式服务与支持;凭借人工智能、光谱成像等技术,宁波欧熠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第三代气体监测技术“天安气体监测系统”;宁波悟声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利用声学等新兴技术,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发力“声景观”新赛道。

    海曙还出台一系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括翠柏里创新街区扶持政策、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政策、“百创汇海计划”人才政策等,围绕房租补贴、装修补贴、研发投入补助、固投补助、产值奖励、人才奖励甚至高管子女就读配套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政策支持。目前,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超25万人,累计集聚国家级领军人才113名、省市级领军人才273名。

    新的一年,海曙将持续打响“创新创业就来甬水桥翠柏里”品牌,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开展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推动规上企业无研发机构、传统纺织服装企业无研发活动“双清零”,计划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00家。全面启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力打造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争创省级、国家级创新平台,全年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超30家。

    海曙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海曙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下一步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增长路径。

    焕新升级服务业

    “勇挑大梁”

    今天上午,永宁巷1号街区正式开业,这个建成于1958年的永丰布厂老厂区迎来了新生。这里集结了文化、“咖啡+”等各类主理人品牌近30家,成为城市文化、商业、青年的聚合场。

    永宁巷1号街区,是海曙服务业转型蝶变的一个缩影。该区在批发、零售、交通、租赁等传统服务业领域实力雄厚,如今正在大力推进业态迭代升级,朝着“+数字”“+科技”“+时尚”的方向探索。

    这几年,海曙抢抓“科技回归都市”机遇,大力建设“工程师友好区”,软件信息、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发展迅猛,为贯通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提供了坚实支撑。

    如何推动服务业向新向优发展?新的一年,海曙将全面启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攻坚行动,重点发展现代贸易、现代金融、现代物流、软件信息、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生活服务七大产业,引进一批“大而强”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小而精”的企业,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5%。

    另一方面,海曙将不断打造高水平服务业发展平台,满足现代服务业融合集聚发展的特点。新的一年,围绕软件信息服务业壮大,推动甬水桥翠柏里科技服务等产业园建设,培育信息技术、设计咨询、法律会计、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确保信息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围绕跨境电商优势放大,联合中信保推出跨境电商出口险,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平台型企业建立电商区域总部,推进国际邮件互换中心、国际生鲜枢纽港提质增效,打造跨境电商综合贸易基地。

    与此同时,围绕流量经济沉淀发展,做好“流量”变“留量”文章,推动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打响“夜到海曙”品牌,力争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37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5万吨。

    数据显示,2023年海曙区服务业增加值达1207.3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73.3%,服务业对经济增量的贡献率高达92%。服务业已成为海曙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经济大盘的“压舱石”。

    新的一年,海曙将不断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推动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跨界融合,聚焦“一数一屏一物一机”等主导产业方向,依托几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蓝卓、中控全世等企业发展壮大,让服务业“勇挑大梁”。

    增值政务服务

    塑造更优营商环境

    如何引得“凤凰”来,又能让“凤凰”留得住,这是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之举。

    海曙区各级政府部门“无事不打扰”“主动送服务”的理念,为企业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今年2月,宁波东方聚智科创中心在海曙区众创空间揭牌成立,这是京东方旗下企业与宁波国资及其他地方国资共同设立的科技创新公司——东方聚智的首个项目。“我们感受到了海曙区春风化雨般的支持。”京东方集团高级副总裁、东方聚智(北京)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宽说,在与海曙区洽谈的过程中,信息“反应快”、项目“接洽快”、业务“合作快”等特点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海曙以信用赋能完善规则体系,集合评标监管机器人、远程评标室等技术保障手段建立“一诺万金”模式,受到经营主体欢迎。比如,容缺招标可为项目节约20天时间,去年,信用免缴保证金减少企业资金沉淀25.82亿元。

    通过“智感通”管理系统和“无界云办”政务云平台,海曙完成了高效办事和跨层级双向互动,逐一击破基层窗口“无权限、不会办、答不上”的痛点。

    新的一年,海曙将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不断厚植引领未来的发展胜势。

    据介绍,今年海曙将持续打响“归曙感”营商环境品牌,扎实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高标准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线上涉企综合服务平台,拓展“一类事”集成应用场景,争创省级示范政务服务中心。同时,实施优商招商工程,优化全员招商体制机制,用好招商小分队,深入实施“容缺审批”“联合审批”和“承诺制”,引进“高精尖”“小而美”等优质项目66个以上。

    尽管今年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新时代孕育着新机遇。随着中央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各种政策利好加速释放,长三角一体化、杭甬“双城记”等战略举措深入实施,海曙不仅是多重利好叠加区,更是蓄势待发潜力区。

    春日已至,曙色更新。“今年,我们将充分发挥枢纽门户、千年文化、商贸发达、治理首善的独特优势,加快把更多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把更多红利转化为发展实绩,打响‘海曙·创造美好品质’品牌,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海曙区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