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3月24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向“质” 升级向“新”

鄞州产业奋进春天里

    记者 孙佳丽

    鄞州区委报道组 徐庭娴 

    这些天,宁波大东南万象科技有限公司内士气高涨。“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惊喜但不意外!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耐高温超薄电容膜打破技术垄断,如今已是抢手货。”董事长黄剑鹏笑言。

    4条生产线满负荷赶订单,上半年的订单进度早在春节前就已排满……大东南在新能源汽车等新质生产力赛道上的一路狂奔,正是鄞州区系统实施“强二优三”战略,实现产业突围的缩影。

    去年,鄞州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00亿元,获评全省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

    “这些年,我们持续打好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有效推动家电、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破旧立新,数字产业、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鄞州区委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升级再出发

    作为产业重镇,家电、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是鄞州区传统优势产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场脱胎换骨的“突围”与“涅槃”正在展开。

    走进姜山镇奥克斯家电生产基地的塑胶车间,只见电脑显示屏、设备状态指示灯、品质检验灯闪烁微光。短短38秒,一斗塑料粒子能变身一个空调塑料外壳;再用14秒,空调外壳就会从注塑机流转到烫印机,并被印上产品标志。

    “车间曾有170多人,自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车间得到大规模使用,如今仅需3名技术人员调试设备、处理异常,就能维持整个车间的正常运行。”车间主任吕加成说,目前,该车间年产能已达到480万套。

    这只是奥克斯智能化转型的“冰山一角”。目前,奥克斯空调智能化产品占比达80%,在变频控制、舒适健康、智能前瞻等技术领域处于行业先进水平,今年以来海外订单量同比增长50%。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在鄞州区的引导和支持下,一大批传统产业在转型发展的浪潮中“换羽新生”。

    “在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0%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有信心再增长25%。”宁波高盛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廷定说,若不是顶住阵痛、咬牙转型,企业可能已经“日薄西山”。

    李廷定曾创办一家专门生产配电箱、配电柜的工厂。十几年后,严重“内卷”的市场环境让李廷定痛下决心,先后投入1500万元,用于研发生产高端高压、低压、电气开关元器件,企业终于在这两年实现“涅槃”。

    凭着产品质量过硬、本地售后服务体系完善等优势,高盛电气已与新世界(中国)、宁波开投集团、宁波永耀电力集团等达成深度合作,去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宁波市重点创新产品等荣誉。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金属材料、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电梯及配件、缝制机械……破旧立新的制造业集群不断壮大,已成为鄞州区实体经济的“压舱石”。

    寻找下一个“千亿级”

    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之一,宁波盛产“冠军”,“鄞州制造”堪称“宁波制造”皇冠上的明珠。

    从去年开始,鄞州区以“154”千百亿级产业集群为基础,谋划出台了“224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方案中,鄞州区将构建以数字产业、高端装备两个千亿级产业为引领,以智能家电与现代家居、新型功能材料两个500亿级产业为骨干,以关键基础件、新能源等四个百亿级产业为支撑,以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为新增长极的产业集群结构。

    面对新旧动能转换这道“必答题”,鄞州区给出的另一个答案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找到下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譬如,未来新材料。

    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鄞州区有两家新材料领域企业。

    其中,伏尔肯攻克“卡脖子”难题,成功进军高精尖陶瓷市场,已为“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等“国之重器”提供关键产品,直径500毫米超大尺寸陶瓷密封环更是突破了技术天花板;大东南万象在微米级薄膜上练就世界功夫,产品出口印度、巴西,在新能源汽车电容市场的比例上升至30%。

    去年,鄞州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端新材料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9%和94.8%,规上工业研发费用支出近60亿元,同比增长10.6%,研发强度达到3.16%。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均是产业升级向“新”,涌动发展新动能。

    产才融合奏强音

    这么多年,伏尔肯的博士后一个都没有流失!

    大院大所留博士容易,一家民营企业凭什么?伏尔肯秘诀也很简单:用事业留人,激发人才潜力,打造高端人才“强磁场”。

    这与鄞州区的人才战略一脉相承。

    提升人才资源这个“关键变量”的“高度”和“宽度”,以人才引领驱动各层次、各方面创新,是鄞州区为发展贡献“最大增量”的底气和自信。

    截至目前,鄞州区已汇聚人才约44万人,占全市17%,国家级人才数量同比增长56%,新引进硕博人才总量居全市第一,高技能人才突破10万,居全市第一。

    提升人才资源“高度”,鄞州区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推动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循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宁波融入国家“3+N”人才发展战略布局等重大机遇,全力提高产业链与人才链的匹配度、紧密度。

    坐落在东钱湖陶公山南麓的宁波院士中心启用3年多来,累计促成40个院士合作项目,“进家”院士126位,为地方战略布局、产业发展贡献智慧,绩效评价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拓展人才资源“宽度”,鄞州区在省内率先推出一线实用人才评价标准,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评选标准,通过对技能、技术、工艺水平、产生效益等方面的评价,为现行人才目录难以界定的一线职工开辟“绿色通道”,给予高层次人才同等待遇保障。

    “鄞州区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我打算提升学历、精进技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不久前,第六批“鄞州金匠”和“鄞州银匠”揭晓,虽然只有初中文凭,宁波安纳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钳工戴光磊凭借精湛技能获评“鄞州金匠”,这是鄞州区首次有大专以下文凭的技工获此荣誉。

    “求贤若渴”不仅是鄞州区对人才的态度,更是拼出来的样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