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四明周刊·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3月2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卖箬笋的王老伯

    王晓晖

    以前,每年腊月母亲总会买一些烘干的山毛笋干回来,浸泡在一只大甑里,隔几天换一次水,慢慢地笋干吃水变厚变软了。“箬笋烤肉”作为过年必备的菜肴,母亲烤上满满的一甑,客人来时,夹出一盆,饭镬里蒸一下就可以上桌,下饭过酒都很受欢迎。

    王老伯应该也是一个怀旧的人,八十多岁了依旧不肯歇,在小镇专卖箬笋,连我的存储盘里也装着他卖箬笋的影像。

    2016年12月22日,石塘下包家,一个简易路边菜场。王老伯坐在一头装着铡刀的凳子上,用力切着箬笋。从照片上看,我们那时应该是没什么交流的,因为连着的几张照片他都在埋头切笋,心无旁骛,那表情甚至可以用“专注”一词来形容。包家地处城乡接合部,周边农民自留地种出来、自家吃不完的瓜果蔬菜都会拿过来卖,物不一定美但价美,所以这个路边菜场曾经也很是攒了一些人气。包家整体拆迁之前,我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拍一些照片,因为在那里做买卖的摊主都没啥脾气,对相机的镜头也不太敏感,王老伯应该就是在这样的机缘下被我拍摄下来的。

    第二次找到王老伯是在一个命名为“2018年9月23日,向辰园”的文件夹中。向辰园是小镇人流最密集、最热闹的地方,是小镇人平日里休闲、交友的社交场合。特别是阳光充足的晴好天气,人们已习惯走出家门到向辰园享受阳光的抚慰。下棋的,打小牌的,跳广场舞的……各种流动小摊也随季节变换,端午有推销菖蒲艾叶的,立夏有卖竹箬粽壳的,盛夏有蒲扇和凉帽外加香喷喷的栀子花;擦鞋的,修脚的,剃头的,补牙的,掏耳洞的,偶尔也会来园内歇脚,把向辰园当作他们短暂的谋生之处。王老伯推着一辆小“黄鱼车”,车上用衣架撑挂起几爿金黄色的干箬笋做幌子,那扬起的手势似乎是在向我介绍他那烤起来“喷喷香”的箬笋。

    我把王老伯卖箬笋的照片印了出来,送给他留作纪念。

    隔天路过王老伯的箬笋摊,发现他居然用照片做了一个广告牌,配上毛笔书写的文案“健康长寿食品,天下第一贡笋,闽西贡笋飘香四海”和“包公铡刀,杨志飞刀,切笋快刀,家喻户晓”。耄耋之年的王老伯给自己的箬笋摊设计的广告词、广告牌,着实把我“惊艳”到了。

    广告词的前一句描述的是他出售的笋产自闽西,闽西永安出产上好的山货,其中的笋干是通过将鲜笋去壳、蒸煮、压片、烘干、整形等工艺制取,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曾呈贡给历朝皇帝,于是有了贡笋的美名。

    后一句夸的是他的切笋功夫,每一刀下去干净利落,快准狠,厚薄均匀、适宜。王老伯切笋用的刀,刀身厚,刀口浅,刀刃锋利不打滑。当然,刀好,使刀人的技术也不容小觑,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事半功倍。王老伯卖笋也喜欢“卖关子”,他拿起一条发好的笋,对买主说,侬自家切,咋话?喜欢哪茬切哪茬!有买主跃跃欲试,但看似轻松、简便的操作在易手之后完全转变了画风,要不是切得厚了,显得粗犷,就是切得薄了,碎糟糟不成样子。不仅要顾及刀口与笋的接触面,又要管着自己的手不被铡刀蹭到,于是谨小慎微迈不开步,切笋的速度自然就谈不上了。这个时候,王老伯就会露齿一笑,亮出他仅有一颗门牙的上颌,洋洋得意地提起笋来轻快地切起来,那高兴劲,似乎不是因为推销了多少箬笋,更有一种炫技的乐趣在其中。

    王老伯边切笋还不忘上下打量,看到买主偏年轻,就切靠近笋根的那头,因为远离笋尖的那头有弹性、有嚼劲。对于看上去面相偏老的顾客,就切稍嫩一点的那头。对于瞟上几眼却一时无法判断的,就唠上一句:牙齿还好否?得到肯定的回答,就继续往有嚼劲的那头切去,卖笋老汉此时还颇有老中医“望闻问切”的架势了。王老伯的顾客基本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买主,味觉这个东西肯定是有记忆功能的,不然几十年前曾经吃过的菜肴的味道怎么还会常常萦绕于两颊,缺牙、瘪嘴时更是怀念那伶牙俐齿、两颊丰满、咀嚼有力时碰触到的弹性。王老伯说,箬笋生意数冬天最好,越临近年关越好,箬笋烤肉,那可是老底子的过年下饭啊!

    王老伯指着广告牌说:“来买笋的都说照片拍得真好,问是谁拍的呢!”我则对广告牌上的毛笔字感兴趣,笔力遒劲,明显是出自练家之手。王老伯说他年轻时曾在上海学生意,以后进了上海的机械厂,毛笔字是跟厂里开模具的师傅学的,再后来鹰厦铁路开通,他离开上海去支援福建,在福建的铁矿山上干了近四十年,直至退休才又回到宁波老家。

    王老伯对福建这个第二故乡挺有感情的,说那里的山好、水好、人好,出产的东西也好,茶叶、香菇、蜂蜜都是上好的品质,尤其是那里的笋干。王老伯卖笋一般从每年阳历九、十月份开始到农历春节前,总共加起来不到半年,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从远方引荐过来,与其说是买卖,更多的像是一种分享。

    “这个笋跟菜场里卖的一般的笋不一样,我给你装一些。”我说家里笋干多得吃不完,有朋友送的奉化的羊尾笋,自己去宁海双峰时也买过一些,隔年的绍兴梅菜笋干也还有,以此为理由推辞。而王老伯对广告图片的提供者没能品评他的贡笋而“耿耿于怀”,每每经过他的箬笋摊,总要热情地招呼:“老乡,来来来,箬笋拿点去烧烧。”

    腊月最后几天,王老伯的箬笋卖到三十五元一斤,比平时上涨了三元,我让先生去王老伯的摊上买了一斤,也算是小小地支持他一下。发好的箬笋肉质脆嫩、香气馥郁,将它与五花肉同蒸煮,油末末香喷喷,居然有了当年母亲烧出来的味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