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橄榄树》饮誉海内外的台湾作曲家李泰祥2日晩在台湾新店慈济安宁病房病逝,享年73岁。 1941年出生在台东马兰乡的李泰祥,15岁便获得全台小提琴比赛冠军。他于1956年考进台湾艺专美术印刷科,后转入音乐科,主修小提琴;1964年受聘担任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他以《橄榄树》、《告别》等歌曲闻名,许景淳、齐豫是他知名的子弟。在他留下的逾千作品中,人们追忆着这位“音乐狂才”的传奇人生。 歌曲《橄榄树》曾命运多舛 在李泰祥的音乐创作生涯中,作品包括管弦乐、实验音乐、音乐剧、舞剧、电影配乐等,横跨古典、实验、流行,但《橄榄树》才是李泰祥眼里最好的“孩子”。每当这首歌响起,人们不禁会想起词作者———三毛。 当年,三毛以英文写就《橄榄树》原诗。李泰祥在征得三毛同意后,由民歌手杨祖珺译成中文。三毛诗里的主角是她在西班牙草原看到的小毛驴,李泰祥觉得唱“为了小毛驴流浪”很奇怪,后以“橄榄树”代替“小毛驴”。这一改,使得歌曲空灵的意象、纯美的意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然而,歌曲《橄榄树》命运多舛。乐评人马世芳回忆说,《橄榄树》当年送审时,审委认为原词“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有“海外密会匪谍”之意,硬是封杀。数年后,唱片公司找到齐豫演唱这首歌曲时,只好把“流浪远方”唱成“流浪流浪”,才涉险过关。 李泰祥曾经说齐豫是他的贵人。另外一首歌词出自三毛之手的《一条日光大道》,也是到10年后他与齐豫合唱出版,才真正大红大紫。 他的音乐滋养了云门舞集 李泰祥去了“一条日光大道”。“我很感伤,十分想念他。”云门舞集创办人、艺术总监林怀民对媒体说。 他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初,他回台湾的第三天,几位新朋友到他家,其中就有音乐家李泰祥,还有一个女孩子———陈平。后来,她的新名字叫“三毛”。“这一夜的聚会,促成我走上编舞创作的路。”林怀民说。 “李泰祥是我们这一代最浪漫、最抒情,也是最雄壮、最才华洋溢的一位作曲家。”林怀民如此形容他眼里的李泰祥,“他也是一个非常非常温柔的人,更是永远的梦想家。” “李泰祥的音乐滋养了年轻的云门。”林怀民说,云门的舞作运用了许多李泰祥的音乐,包括1973年创团首演的《运行》,以及后来的《薪传》《江湖行》《女娲》《生民三篇》。 3日晚,云门舞集在高雄上演《稻禾》。林怀民说谢幕后,“我们会在天幕投影李泰祥的肖像”,舞者们邀请观众齐唱《橄榄树》,向李泰祥致敬。 晚年经济窘迫交不起手术费 对李泰祥这样一位“音乐狂才”的过世,著名作家龙应台深深惋惜。她表示,有些人走是已静下来,但李泰祥心里还有一团火,却这样走掉,让人觉得特别痛惜。 1988年,李泰祥罹患帕金森氏症,语言表达困难,但仍坚持创作。5年前他又罹患甲状腺癌,后来甲状腺肿瘤切除后又复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住进了新店慈济医院安宁病房。 2009年,李泰祥还发表了新作《狩猎》交响乐版,并最后一次公开演唱《一条日光大道》。 2011年,李泰祥因积欠百万元新台币的手术费,友人代为募款,一代音乐家晚年经济窘迫才为人知。当时,两岸乐迷踊跃捐款。 龙应台说,几个月前曾去李泰祥家看他,当时他已不大能讲话,但眼睛睁得非常大,感觉心中有很多情感想要表达,甚至流下眼泪。后来,李泰祥还试图唱歌给龙应台听,“他唱歌时,轮到我流泪了。”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