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关 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1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1987年开始,邵逸夫曾多次回乡祭祖

“这块乡土我回到香港要好好保存”

  邵铁牛说:“小爷爷每次来老宅,总坐在左边这个座位。” 记者 胡龙召 摄
  邵逸夫故居 记者 胡龙召 摄

  □记者 顾嘉懿

  

  家住镇海庄市勤勇村朱家桥的邵铁牛已经77岁了,他是邵逸夫的侄孙,应该叫邵逸夫“小爷爷”,也是邵逸夫在镇海老家的唯一一户亲戚,是邵逸夫故居的看管人。昨天,他接受了一拨又一拨记者的采访。

  邵铁牛是昨天早上7时许得知邵逸夫去世的消息,是他儿子在网上看到消息后告诉他的。随后,邵铁牛拨通了自己的叔叔、邵逸夫的外甥、香港邵氏基金会负责人姜廉清的电话。姜廉清确认了邵逸夫去世的消息,邵铁牛于是委托他向邵逸夫送上挽联和花圈,“姜先生说,香港方面在等待邵逸夫的儿子、女儿从国外回去主持后事”。

  小时在庄市中兴学堂读书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出生于上海豆市街毛家弄317号锦泰昌颜料号,原名邵仁楞,父亲邵玉轩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早年从家乡镇海庄市前往日趋繁华的上海“淘金”,1901年设立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

  邵玉轩育有5男2女,邵逸夫排行第六,故后人称他为“六叔”、“六老板”。邵逸夫早年因母亲在乡下居住,四五岁时曾到家乡与母亲一起居住,6至8岁曾在家乡庄市叶氏中兴学堂读书。9岁转至上海群贤小学读书,11至12岁又回到家乡读书。这段人生经历,对于邵逸夫来说弥足珍贵,故其成家立业后也一直有着回家祭祖的心愿。

  首次回乡祭祖轰动一时

  邵氏祖坟原在庄市朱家桥王家浦,1958年因建常镇公路而拆迁到鄞县宝幢。后来,庄市方面花了一年多时间找到了邵氏祖墓,并于1987年初写信告知在香港的邵逸夫,当年邵逸夫即回乡祭扫祖墓。自此开始,邵铁牛曾前后6次接待邵逸夫回乡祭祖。

  1987年4月17日是邵逸夫阔别故乡60多个年头后首次回乡。邵铁牛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天的盛况。

  那天,春光明媚,上午9时许,由30多辆轿车组成的车队从宁波机场缓缓驶抵庄市邵家。当时的宁波市市长耿典华指着在旁的邵铁牛向邵逸夫与夫人方逸华介绍说:“这位是您的侄孙,名叫邵铁牛。”邵逸夫听了,立即上前与邵铁牛握手问好,方逸华说:“铁牛的名字很好听,也很好记。”

  邵铁牛回忆道,那天邵逸夫穿着一套中式服装,上装是件阴丹士蓝纯棉上衣,对襟是七粒纽扣,两袖袖口翻出雪白中式衬衣,下着纯棉原色长裤,脚穿一双大方头黑色布鞋。这是一套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流行的中国绅士服饰。回乡穿这种装束,显然经过精心设计。

  走入楼上中堂间,邵逸夫向众人说:“这是我的老家,请各位就座,请各位用茶。”这句话他是用浓浓的宁波乡音说的。顿时,中堂会客室充满了笑声。

  接着,庄市镇侨联向邵逸夫赠送了3件礼品:一块精致的乡土,泥土取自邵宅,经过高温消毒,做成了一块像银元状的礼品,正面刻着“乡土”二字,正反面四周用金黄的稻谷排列成环形;一把银钥匙,它是用两块银元精加工而成,寓意请邵先生常来故乡;第三件礼品是一本小相册,拍摄有邵氏祖屋、邵氏祖墓、邵氏祖庙、邵家村外景以及庄市街道面貌与中兴母校等照片。拿起这块“乡土”,邵逸夫高兴地说:“我想乡土想了几十年,今天总算见到了,拿到了,我回到香港要好好保存珍藏,留作纪念。”

  在邵宅停留了约一个小时,邵逸夫一行驱车前往鄞县宝幢邵氏墓地。墓地祭拜仪式由庄市镇侨联、庄市政协和邵家族人代表共同主持。先由镇侨联主席史彩霞与族人代表邵铁牛点燃清香,邵逸夫接过三支清香,向其先父大人跪拜叩头。拜毕,由方逸华小姐跪拜叩头,随后与邵逸夫同来的一行贵宾也上香行过大礼。邵铁牛领着邵逸夫一行贵宾绕着祖墓走了三圈。祭毕,每人分发两只芝麻饼。香港来的客人向祭祖扫墓主持人请教,分发芝麻饼是什么意思?史彩霞女士高声回答说:“这是阿拉宁波大户人家上坟时的老规矩,芝麻开花节节高,分芝麻饼越分越发。”客人们听了哈哈大笑。

  最近一次回甬祭祖是2005年

  从昨天早上起,邵铁牛的手机就没停过,各大媒体包括北京、香港等地的记者都来登门拜访,让平日略显冷清的邵逸夫故居一下子门庭若市。

  1987年后,邵逸夫又于1991年、1994年、1995年陆续来过旧居。“他每次来,呆的时间都不长。”邵铁牛回忆说,“他的时间很宝贵,每次只停留一到两个小时。”看完故居,到父母的坟上祭拜,就构成了邵逸夫每次祭祖之行的主要内容。

  每次邵逸夫来完,邵铁牛总会清晰标注年月时日。根据标注,邵逸夫最后一次来甬祭祖是2005年的11月26日。“那天的天气和今天一样,也是下雨。”邵铁牛回忆道,当时邵逸夫已经98岁了,来得有点突然,好像是他想宁波了,就来了。那天,邵逸夫穿了一身浅灰西服,戴着一副无框眼镜。他不愿惊动太多人,只对前来接他的三两朋友淡淡地笑着。“那时,他身体已经不太好了,戴了一顶老风帽,脸部表情也不太灵活了。”邵铁牛介绍说。当年的圣诞节,邵逸夫仍记得请人打电话来问候家乡和铁牛。

  2004年前后,邵铁牛也曾去过香港邵氏公司拜访邵逸夫,“他很忙,但还是抽空见了我们”,“他问我们要吃中餐还是西餐,我们说吃中餐,他就摆了一桌小型家宴,我们四五个人一起吃宁波菜。”邵铁牛表示,邵逸夫平时的生活总是“低调”而“节省”的。

  邵逸夫故居保管良好

  邵逸夫旧居,位于镇海区庄市街道勤勇村的朱家桥老邵,平时不对外开放。旧居坐西朝东,建于1936年,由邵逸夫的哥哥、当时上海天一影片公司老板邵醉翁在原有祖屋上翻造,供其母亲居住。

  旧居占地面积16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中西合璧两层楼。来到门前,抬头仰望,门上悬有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邵逸夫先生故居”横匾一块。大门内小明堂一方,石板铺砌。院子里一口水井依旧。正屋三间式,中间为厅堂陈设,墙上悬挂着一幅幅名人字画,有“影业巨擘,威远增辉”、“逸士洁行中西同钦,夫子文章古今共仰”等条幅,装点得满室生辉,透露出儒雅的书卷气。

  楼上有三间修缮一新的房间,小巧玲珑,古朴淡雅。推窗远眺,田园景色尽收眼底。室内分别陈列着邵逸夫先生返乡活动的照片,和他捐资兴学的图片。邵逸夫故居现为镇海区区级文保单位。

  邵逸夫一直不想老宅被过度旅游开发。邵铁牛介绍说,邵逸夫当时想过要修老宅,但是看到这个房子保管得比较好,怕修了之后少了原来民国房子的感觉,就没修,“他对我说,房子管得好,你继续管,他海外的徒子徒孙也可以多回来看看。”

  在旧居的客厅正中,悬挂着邵铁牛在邵逸夫100岁寿诞时敬拜的条幅———“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载春”。邵铁牛指着正厅右首的座椅说,“邵先生每次来都会坐在那个位子,方小姐(方逸华)坐在左边”。邵逸夫第一次来甬的随行人员最多,有40多人,邵铁牛特地准备了桂圆莲心汤当点心,邵逸夫连称“有50多年没吃到了”,乡土情怀溢于言表。

  邵逸夫宁波捐赠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时间

  1986年

  1986年7月

  1987年12月

  1988年1月

  1988年8月

  1988年9月

  1989年

  1989年

  1989年

  1991年1月

  1992年1月

  1992年2月

  1992年4月

  1992年6月

  1993年

  1995年5月

  1995年5月

  1996年1月

  1996年5月

  1996年5月

  1996年5月

  1997年5月

  1997年12月

  2013年

  捐赠内容

  助建奉化奉港中学

  助建镇海庄市中兴中学

  助建镇海邵氏康乐园

  助建宁波师院邵逸夫图书馆

  助建宁海县人民医院分院门诊楼

  向宁波市政府捐资赈助救灾工作

  向宁波师院捐资

  设立逸夫书院奖学金

  助建奉化跸驻中学

  助建奉化溪口畸山桥

  助建宁波师院邵逸夫教学楼

  助建宁波师院职教中心

  向鄞县宝幢乡政府

  捐资修造邵氏分路

  向鄞县鄞江镇政府捐助汽车一辆

  向鄞县云龙镇政府捐助汽车一辆

  助建鄞县逸夫中学

  助建宁波市职教中心

  助建宁波邵逸夫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助建鄞县逸夫中学教学楼

  助建镇海骆驼中心学校

  助建镇海庄市逸夫小学

  向宁波市文化局捐资

  助建逸夫剧院改建工程

  助建鄞县逸夫中学教学楼

  向宁波市教委捐资修建

  因台风损毁的20所学校

  助建宁波大学邵逸夫楼 

  合计捐款:人民币4293万元

  以上内容由市教育局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