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罗湘波 “机器换人”,被不少陷入瓶颈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视为用工荒倒逼下的转型之路。然而,不少企业在上马新机器时却遭遇了技能人才“短板”。 昨天下午,市人大代表、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施恩庭刚参加完余姚代表团人大代表全体会议,和记者在会议室外谈起了当下企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技能人才瓶颈:“‘机器换人’减少了劳动力岗位,但另一方面需要更多技能型人才的加入。填补人才空缺,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将技能人才在职培训,放在和招聘引进同样重要的位置。” 企业上新生产线扯出“工程师缺口” 对宁波传统制造业而言,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各企业在工艺之间竞争力缩小等因素,不断压缩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很多企业在寻找出路时,将目光放在“机器换人”。 宁波天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今年6月,公司计划上新的生产线,以集成控制代替原先零散操作。 天阁公司负责人董海波估计,完成设备改造后生产单元人工可以减少一半,生产效率将提高20%以上。更重要的是,“机器换人”后将减少人工操作,有利于实行质量标准化控制和企业管理,在同行中提升竞争力。 “目前新生产线工人可以在老员工中培养一部分,但仍然很缺乏质量、铸造、机加工、焊接等工种工程师对生产进行标准化制定。”董海波向记者感叹,技能型人才本地院校培养少、企业需求大,高技能人才常常是招人难。 代表建议:加大在职职工培训力度 在施恩庭对宁波企业调研了解中,董海波的困境不是个例。根据一份2013年《宁波市中小企业创新技术(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在被调查企业中技能型人才需求已占总人才需求数的36%。 施恩庭说,2013年宁波人才总量超过135万,但中级、高级技能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在调研时常被企业问技能人才哪里去找?针对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施恩庭提出建议,政府和企业在向外引进人才时,应同步推进在职职工培养,制定出台相应技能人才专项政策及激励性措施。 “机器换人并不意味着现有职工失业,而是岗位技能提升和调整。”施恩庭认为企业解决技能人才缺口可以从现有人力资源中挖掘,对在职人员进行技能操作、理论培训,中小企业可以根据条件组合起来,通过委托培训等方式对在职人员进行技能提升。 在职培训后,企业不能一味怕员工流失和成本提高,应当对职工加大奖励力度,让员工获得归属感和增加收入。施恩庭认为,企业应重视技能人才的留人留心,逐步提升职工创新成果和奖励比例,对重大技术工艺发明改造要有重奖,甚至企业还可以进行技能人才股权分配等奖励体制探索。 施恩庭建议,政府在技能人才重视度上应进一步提升,在开展技能培训、专技教育、企业内部职称、技能人才奖励补贴等方面出台覆盖面更广、力度更大的扶持性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