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关 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1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邵逸夫走了
他的慈善事业并未停步

解密邵氏慈善基金体系

通讯员 宋世杰 摄

  1月7日下午,香港九龙清水湾道220号,那座名为“邵氏大厦”的深灰色建筑前,仍像往常一样平静。这一天的清晨6时55分,在家人的陪伴下,邵氏大厦的主人———107岁高龄的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

  尽管在香港,身家逾200亿港元的邵逸夫并非首富,但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内地和香港慷慨捐赠。邵逸夫的慈善事业由邵逸夫慈善信托基金(下称“信托基金”)、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下称“邵氏基金”)和邵逸夫奖基金会有限公司(下称“邵逸夫奖基金”)共同运作。

  捐赠原则:内地+教育

  曾经跟随着邵逸夫一起,见证了香港电影从上世纪50年代起飞到80年代中的繁华,打造了无数明星的清水湾道220号这片土地,曾是邵氏影城的所在地,如今这里已经从香港著名的梦工厂变为邵氏集团旗下100多间公司的“大本营”。

  担当慈善重任的三个邵氏机构———信托基金、邵氏基金和邵逸夫奖基金也在这里运作。前两者主要发展教育科研、推广医疗福利及推动文化艺术,而后者则主要负责评选邵逸夫奖。作为一项国际性奖项,邵逸夫奖设有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和数学科学奖,每项奖金100万美元,对在相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作出奖励。

  “三间(机构)是一体的。”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记者解释,信托基金控股邵氏基金和邵逸夫奖基金,同时又是邵氏基金的捐赠资金来源。

  “邵逸夫本人10多年前就已经不再干预基金会的运作,(邵氏基金)现在由邵逸夫夫人一人全权负责管理运作,但继续以邵逸夫名义做出捐赠。”前述匿名人士介绍说,邵逸夫逝世后,邵氏基金的运作将不会受到影响。

  10多年前,90岁高龄的邵逸夫和67岁的邵方逸华在拉斯维加斯结婚,差不多时间,他也把慈善这件大事交到了邵方逸华手中。尽管邵逸夫仍担任邵氏基金的董事一职,但他早已退出决策,邵方逸华同时兼任信托基金、邵氏基金以及邵逸夫奖基金的主席,为邵氏帝国的慈善事业掌舵。

  邵逸夫对内地的慈善捐赠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其中,自1985年以来,他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赠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达6013个。

  不过,这一系列巨额捐赠的背后,并没有一个繁复的决策机构。“邵夫人就是我们的老板。”前述邵氏基金人士表示,在整个集团中,参与三个慈善机构事务运作的员工有近百人,这些员工并不专属负责慈善捐赠的机构,而是交错担任邵氏集团内部其他子公司的类似职务。

  在捐赠方向上,正如邵逸夫本人曾说过的“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如今,邵氏基金对外捐赠的两大原则即为中国内地和教育事业。

  “捐赠对象最主要的就是学校等教育机构,主要投向内地,香港的机构除非很特别,一般很少考虑。”上述邵氏基金人士解释,在具体项目的遴选上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统一标准,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一定遵循内地和教育事业这两个原则。

  子女不参与香港事务

  自上世纪20年代起和邵氏众多兄弟一起投身影业,邵逸夫的身家,并不如香港其他富豪那样公开。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淡出电影业之后,邵逸夫最为外界知晓的资产就是在邵氏兄弟和无线电视的持股,不过2009年邵氏兄弟退市后这部分权益也不再透明。

  2011年,台湾宏达电子公司董事长王雪红以个人名义与香港锦兴集团主席陈国强和私募基金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 LLC,联手买下邵逸夫手上的26%的无线电视股权。同时,邵氏基金则将持有的2.59%股权捐赠予数间教育及慈善机构,持股比例降至3.64%;邵方逸华另持有0.26%股权。

  “多年来,邵逸夫的捐赠是邵氏基金唯一的资金来源。”前述邵氏基金人士介绍,邵氏集团的物业租金、存款利息等收入都是邵氏基金的资金来源。仅仅是每月存款利息收入就超过1000万港元;租金收入方面,除了在清水湾道220号的邵氏大厦有部分楼层出租外,邵氏在香港岛、九龙等地区也有其他物业,不过该人士并未透露具体物业。

  在新加坡最繁华的商业街乌节路,同样可以看到邵氏大厦的身影,早年,新加坡和邻国马来西亚正是邵氏家族电影事业起步的地方。邵逸夫也是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发妻黄美珍,育有四个子女———长子邵维铭、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云及幼子邵维钟。不过,现在这些物业与邵逸夫或者邵氏基金已经无关。

  “现在那边的产业是他(邵逸夫)的儿子打理。”前述邵氏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归属于邵逸夫名下的资产基本集中在香港,而在内地主要是对外“散钱”,少有投资。

  邵逸夫的两个儿子现在长期居住在新加坡,管理邵氏名下的商厦和住宅等,无意接管影视帝国,坊间传闻称父子之间曾20多年不相往来,直到2007年邵逸夫迈入人生第100个春秋时,关系才有所缓和。上世纪80年代,随着邵方逸华入主邵氏公司,两个儿子也相继退出管理层。

  此外,邵氏旗下的邵氏置业有限公司的董事名录中也未见邵逸夫子女名字。

  除了家族业务,记者查阅公司注册处资料发现,邵氏基金和邵逸夫奖基金虽然均有多位董事,包括名为Choy Meage、Li Kit Yee Jenny、Choy Venus等人,但邵逸夫的四个子女并未出现在董事名单中。邵氏基金人士也对记者证实,目前,邵逸夫子女并不参与三个慈善机构的运作。

  早在10多年前,邵逸夫就已经拟定遗嘱分配其百亿身家,以避免子女与邵方逸华闹出争产纠纷,但不知道在这份遗嘱中,是否也早已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定下蓝图?据《21世纪经济报道》

  邵逸夫的捐赠也惠泽台湾

  香港影视界泰斗邵逸夫离世的消息传到台湾,岛内各种媒体纷纷播发消息、制作专题、专栏纪念这位“巨星推手”“华文电影、电视功臣第一人”,缅怀着邵逸夫与台湾的不解之缘。

  曾与邵逸夫合作的台湾年代集团创办人邱复生回忆说,邵逸夫是华文电影、电视的“功臣第一人”。邱复生用“了不起,真的了不起”来形容邵逸夫一生对华人影视的贡献。他是华文影视精神指标,影响力更遍及东南亚。邱复生说现在要做到邵逸夫的厚度和胸襟很难,邵逸夫很认真,100多岁仍亲自出席会议旁听。

  1993年邵逸夫与邱复生的年代(ERA)集团合资成立TVBS,开播时,邵逸夫更亲自来台出席。邵逸夫与台湾电视产业渊源极深,20年前TVBS获得当局许可,成立台湾第一家卫星电视台,打破岛内无线三台长期垄断的局面,邵逸夫正是当时最关键的推手。TVBS发言人说,“对邵逸夫辞世,深感哀悼。邵逸夫对台湾电视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贡献”。

  TVBS前总经理李涛回忆说,“他大开大阖的气魄与胸襟,让我刻骨铭心。如果没有他的授权、信任和尊重,就没有现在的TVBS,台湾媒体生态也将大不同。”

  何莉莉、胡燕妮、井莉等邵氏当家花旦,都是从台湾走出。“玉女”王祖贤也是邵氏上世纪80年代从台湾带到香港的著名女星。

  邵逸夫更多次率团来台参与“金马”盛会及亚太影展,也曾在第18届金马奖担任最佳剧情片颁奖人。

  两年前还有机会和邵逸夫见面的台湾著名影星甄珍一早看到邵逸夫辞世的新闻,表示心中很遗憾,在她心里“邵老板”是带领着华语电影走向全世界的推手,除了是电影界的大亨,邵逸夫乐于行善,善行遍布全世界,“他不一定是最有钱的,却是个最大的慈善家。”甄珍说,邵逸夫高寿离世,是“上天给的礼物”。

  在著名电影导演李行眼里,邵逸夫是个敬业投入、值得尊敬的电影前辈。他了解的邵逸夫“是真的热爱电影”。每天中午都吃蛋炒饭,约导演、编剧一起看电影。他工作时在拍电影,休息时也在看电影。有报道说,邵逸夫一年看700多部影片。

  邵逸夫的捐赠,遍及海峡两岸。2009年台湾遭逢“88台风水灾”,邵逸夫慨然捐款1亿新台币予灾区。据新华社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