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1月1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医生咋不给我开点药?”

对于“能不用药就不用”等原则,不少市民存在误解

  □记者 童程红 通讯员 吕方伟 庞赟

  

  一个月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其中用药要遵循“能不用药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原则。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民对此存在误解。门诊中,如果碰到医生没给自己开药,有的病人软磨硬泡请医生多少开点药,有的干脆和医生争了起来。

  自限性的疾病不用药也能好

  25岁的胡小姐因为感冒来看医生。在做了一些基础检查后,医生叮嘱她要多喝水,多吃水果,没有开药。

  医生认为,胡小姐没有发烧,也没有咳嗽,只是鼻塞流涕比较严重,身上有些酸痛,考虑到是感冒的第3天,正好是各种症状达到峰值的时候,这些表现完全是正常的。通过多喝水,多摄入维生素C,就会好起来的。医生的解释没有消除胡小姐的疑虑。思来想去,她还是去周围的药店买了一包板蓝根冲剂。

  “碰到医生不开药,不少病人不理解,10次里有9次,最后都是医生妥协了。”市李惠利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赵峰说,“病人会想,既然上医院了,怎么能不配点药回去呢?不吃药,病怎么能好呢?”

  事实上,感冒一类的疾病是有自限性的。所谓自限性,即疾病有自己的周期,在一定的时间内,不用药也能好,用药也不能缩短这一过程。这时候,病人要细心观察病情进展,同时加强营养,注意休息。这些做法,比打针吃药更管用。

  “能不用药就不用”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当然,这需要大家积累一定的医学常识,判断患的是不是自限性疾病,如果拿捏不准,或者症状突然加重,还是要及时上医院,听一听医生的意见。

  医生开的药最好按疗程服用

  医生开了5天的药,如果吃到第3天,情况就明显好转了,药还要继续吃吗?昨天,在宁大附院门诊大厅,记者就这一问题随机询问了7名市民。两人说,继续吃,毕竟药都开了。其余5人说,不吃,病好了还吃什么药,药吃多了没好处。

  该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吴伦表示,“能少用就不多用”针对的是药的种类和数量,不是指标准疗程可以打折扣。

  举例来说,流感的标准疗程是7天,其中抗病毒治疗需要5天。一般治疗进行到第3天,患者情况大多有明显好转,但病毒仍有大量残余。这个时候停药,病毒有可能卷土重来,病情就会出现反复,医学上称这一现象为“再燃”。所以,为了巩固疗效,医生会要求病人按疗程打针或吃药。

  疗程不能缩水,但药的种类和数量需要控制。“药本身有副作用,药与药之间也会发生反应,这些反应带来的危害往往比单个药的副作用更可怕。”吴伦说,在我市一些大医院,医生开药被要求“从简”,一种药可以解决的,不开两种、三种药,同时,不开或少开辅助用药。

  输液起效快但风险也更大一些

  不少市民认为,生了病,打针比吃药好得快。对此,专家的解释是,口服和注射,都是为了在血液中产生一定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推荐口服,是因为所有药物中都有一些非药物性的微粒,这些微粒进入血液中,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消化系统相当于一道屏障,将这些微粒拦下了。

  一般来说,只有消化吸收功能不好,或是病情较急的病人,才适用于注射。

  而肌注和输液的区别在于,肌注是药物通过肌肉进入血液,输液是直接将药物打到血管中,后者起效更快,风险也更大一些。

  在国外,医院里只有急诊输液室,没有门诊输液室。可以理解为,输液,是仅针对急性病人的一种治疗手段。

  同时,输液也被看作是一场小手术。因为输液会在血管上留下一个创口,就是这样一个针尖大的小口子,血管也需要24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来愈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