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滕华 本报讯 昨天,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的“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引发了宁波代表团的热议。 省人大代表、宁波市自来水总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俞晓红在下午的分组审议中,谈起了对污水治理的体会。她说,污水处理厂近几年开工了不少,但建设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项目设计不能针对当地具体需要;重项目建设,轻运行管理;重污水厂建设,轻管网建设;污水治理没有有效的监管和评价体系;“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很难落实,上游地区建设了污水处理厂,获利的往往是下游地区,难以调动积极性。 她建议尝试新的管理模式,创新环保监管机制,使水环境治理的投入发挥应有的效益,“可以试行流域委员会管理模式。” 俞晓红说,目前我国对水环境的管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存在“多龙管水”的局面。比如,防洪调度等属于水利部门,河道建设执法工作属于城建部门,排污审批又归属环保部门,“条块分割,很容易造成管理权限分散,职责不清,不利于统筹、协调整体河道管护工作。”而脱胎于莱茵河治理的流域管理委员会模式,则可以破解这个难题。机构可下设若干工作组,分别负责水质监测评估、恢复重建生态系统以及监控污染源头等工作,以此保障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