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国内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1月26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00米深海生活两周后归来

6名潜水员昨成功出舱

  6名饱和潜水员在潜水钟前合影。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25日9时,靠泊在深圳赤湾码头的中国首艘饱和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上,6名饱和潜水员完成减压依序出舱,安全返回正常生活,潜水员身体状况良好。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局长沈灏宣布:中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首次作业画上圆满句号。

  12日凌晨,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胡建、管猛、董猛、谭辉、罗小明、李洪健6名饱和潜水员在南中国海海域,完成在海底出钟巡回潜水作业,潜水作业深度达到313.5米。沈灏回顾这次试验过程如下:

  9日13时,6名饱和潜水员进入300米饱和潜水设备生活舱开始加压;10日18时,“深潜号”载着6名深潜勇士和我国饱和潜水研发作业团队出征深海;12日零点,潜水钟载着胡建、管猛、董猛3人组成的第一钟与饱和舱分离向深海下潜;零点50分,胡建第一个出潜,300米深海处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3点30分,董猛出潜,下潜巡回深度313.5米;10点54分,第二钟李洪健出潜,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入了313.5米的海底。

  14日开始,潜水员开始减压,也就是重新调整氦氧混合气体的配比,逐渐从水下300米压力减少到常态大气压。从常压到水下300米的加压过程是45小时,而从水下300米到常压过程,科学家设计了12天。这是因为,必须给潜水员足够的时间逐步调整适应。 

  沈灏介绍,在世界饱和潜水史上,下潜深海300米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掌握并进行技术封锁。饱和潜水技术是潜水行业顶级核心技术,也是人类向海洋空间和生命极限挑战的前沿技术。国际先进海洋国家历来重视饱和潜水技术发展,与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都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沈灏表示,目前,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正在加快发展饱和潜水成套技术,加大研发力度,集中开展500米饱和潜水作业技术的攻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