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天下/乐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2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外拼车
蔚然成风

  在美国加州一些城市,为拼车族开辟的专用车道。
  在美国旧金山的路边,等待和他人拼车的人排起了长队。

  长期以来,“合乘”很容易同“黑车”联系到一起。新年伊始,很多人也选择拼车回公司上班,但当中很多细节问题要留神。有律师对此支招,确认拼车者的身份信息、签协议、买保险都可以为归途的安全加分。

  在一些国家,拼车被视为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实施多年,政府也通过立法等方式,逐渐消除了民众对“顺风车”的安全顾虑。这些经验或许值得参考。

  英国:拼车者相互打分

  拼车出行在英国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其作为英国政府所倡导的可持续性交通出行方式之一,已得到英国民众的普遍接受。英国政府在确保拼车安全方面出台的法律法规,一方面对拼车车主的行为构成制约,同时保护了拼车客的隐私和优先出行等权益,从而使得拼车文化在英国得以健康有序发展。英国乔治街调查公司的民调显示,62%的受访者愿意与他人拼车出行。

  在英国,拼车服务的组织者来自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比如“Liftshare”等租车网站让通勤族可以在网上寻找拼车伙伴。约克市政府和剑桥郡政府与“Liftshare”等租车网站合作来提供拼车服务,并将此作为政府推出的“结伴上班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就已开始对拼车行为进行立法。英国《1978年交通运输法》规定,私家车车主可以向乘客收取费用,条件是费用不含有利润。《1980年交通运输法》进一步放宽了对拼车的法律限制,并撤销了有关不允许拼车车主刊登广告的限制。《公共乘用车法(1981年)》规定,拼车费用必须在行车前达成一致,且不能超过拼车路程的行车成本。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拼车车主不得从提供拼车服务中获得利润,否则车辆保险将失效。英国保险商协会表示,车主向拼车人员收取一定的行车成本不会影响车主车辆的保险,但如果车主从收到的拼车车费中获取了利润,那么保险商将不会对投保车辆进行理赔。该项法律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拼车车主向拼车客乱收费的现象。

  英国拼车网站对注册者信息有着严格的保护。根据英国《数据保护法》,拼车网站必须将用户登记资料安全地保存在数据库中,用户电子邮件等信息不得外泄。用户能相互看到的只是名字、年龄段、性别、输入的拼车路程和吸烟习惯等,而住址邮编,甚至是用户的姓氏都是隐藏起来的。 

  与此同时,一些拼车网站还会要求拼车者相互打分,并记录在拼车者的信用档案中,这意味着拼车者每次通过该网站拼车时都可以看到车主和其他拼车客的评分,增加对对方的了解。英国BlaBlaCar拼车公司还在付款方式上对拼车客予以保护。公司规定,拼车客不与车主进行当面现金交易,而是先将拼车费用通过银行转账方式交给公司保管,待公司最终收到拼车客对车主的评价后,才会将费用转到车主的银行卡上。

  在确保拼车客安全方面,一家名为“拼车王”的公司开发了一种“信息锁”技术,称这是世界上首个创新型的拼车安全系统。该公司建议拼车客在通过该公司网站的私人信息系统联系拼车车主后选择在公共场所见面,见面后分别将对方的身份证件信息记录下来,然后录入该公司网站的“安全中心”,并让对方证实信息是否正确,到此“信息锁”过程就完成了。这样一来,拼车双方都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已被对方准确地录入网站,有效防止了故意隐瞒和删减身份信息的行为,因此拼车安全得以较大提高。 

  德国:不允许匿名发信息

  在德国,“拼车”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出行方式。从以前以学生群体为主,到现在很多需要在两地奔波的上班族也加入其中,拼车在德国人中已经有了比较高的认知度。节省出行费用当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也有很多人表示自己选择拼车主要是因为“搭伴出行更有趣”、“可以认识更多人”。

  在拼车方式上,大部分德国人会选择在网上通过拼车中心来寻找合适的同行对象。一些拼车中心除了网站外,还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开发了应用程序,方便用户“移动”拼车。

  拼车方法非常简便。如果有拼车需求,只要在拼车中心的网页或客户端页面上输入出发时间、地点和目的地等信息,就能搜索到符合要求的帖子,在感兴趣的帖子中可以了解到“潜在”同行者的个人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以及会面地点、拼车价格、空位数量等详细信息。如果有意,直接打电话联系对方,商定好具体细节后即可等待拼车出行。拼车价格一般由提供车辆的人来定,但也可以再商议。无论对车主还是搭乘者,拼车都是很划算的一种方式。有人粗略计算过,如果车主能搭载两个人出行,那么开一趟车的油钱就基本能收回了。如果搭载的人更多,还能赚些钱。对搭乘者来说,拼车比坐火车或飞机要经济得多。以柏林到慕尼黑为例,拼车所需分摊的费用只有火车票价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拼车,总归是与陌生人同行,所以安全问题是不能忽略的话题。每个用户首次登录网站时,都需要进行注册,并填写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不允许匿名发布拼车需求。网站会根据用户提供的电话、邮件等信息核实用户身份,同时也注意对用户的个人数据进行保护,并及时清除一些不良信息。

  但尽管如此,也无法确保百分之百的安全保障,因为拼车毕竟是个人行为,谁也不能确保同行的路上会发生什么。对于如何保护自身安全,德国人也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女性尽量选择与同性拼车;选择拼车经验较多且评价好的用户;警惕“连续作战”的用户,因为那有可能是上传虚假信息的营利性企业,通过这种方式逃避缴税;在出行前要通过打电话等方式与对方直接沟通,以便更多地了解对方;出行期间,可以把车辆、同行者的信息发给亲友,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及时打电话求助等。

  美国:在固定地点拼车

  美国拼车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因能源紧张应运而生。70多年来,官方积极提倡,为拼车提供便利条件。民间积极支持,使拼车成为美国常见的一种交通形态。据美国交通部统计,2009年高速公路上通勤拼车占10%,各种长短途拼车占43.5%,60%的拼车是家庭成员和熟人、朋友。 

  旧金山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拼车地之一,其中“湾区”的拼车点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拼车从下午3点开始,持续到晚8点,一般情况下,下午4:30左右,拼车地点就会聚集大量人群。很多人上下班选择拼车,因为拼车价格低,且更便捷,特别是使用HOV车道,车主可以在早晚高峰时间段节省大量堵车的时间。HOV“高承载车道”又被称作Casu-alCarpooling。

  人们在固定地点排队,找到标有各自目的地的站牌,等待可以搭他们回家的私人轿车。司机至少要接两名乘客,因为旧金山的HOV要求汽车搭载3人以上,乘客们按照先到先上的顺序乘车。总的来说,拼车是免费的,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搭车者仅需要支付一部分过桥费。 

  这种拼车完全是自发,而非有组织的或政府行为。虽然拼车不是政府组织,但拼车的标志牌由旧金山交通局帮助设立。这种自发的拼车随意性很强,没有时间的约束。允许司机只搭载熟人,女乘客可以将机会让给别人,选择等待女司机。 

  在纽约,纽约市政府同样设立了HOV车道,鼓励私家车主上下班拼车。这种车道只允许车内乘坐3人以上的汽车行驶,否则将被处以100美元(1美元约合6.11元人民币)以上的罚款。为鼓励市民搭车出行,减少车流量,进出曼哈顿的繁忙通道仅供有两名或两名以上乘员的车辆使用,高峰时段禁止单人驾驶的车辆使用进岛的某些桥梁和隧道。 

  鉴于拼车的随意性和不安全的特点,多年来,诸多城市管理者都在思考究竟该如何规范这种新的拼车形式。地广人稀、通勤人群庞大的拼车一族主要战场———加州,成为第一个为拼车制定法规的美国州。 

  法规要求所有拼车公司取得公共事业管理局颁发的执照,对司机进行背景审查,实施并加强对司机的培训、车辆检查,并加入高达100万美元的保险计划。为了确保驾驶员和乘客乘车安全,28项法规中,还包括一个对毒品和醉酒的零容忍政策。

  此外,为更好地提升“安全系数”,一些拼车程序也应运而生。人们只需轻触电脑或手机显示屏就可以挑选驾驶员、上下车的地点,及时唤来车辆。目前,全美各大城市都在流行这种拼车方式。据《国际先驱导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