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休闲/声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2月09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闹天宫》:
孙悟空领衔的一场“热闹”打斗戏

  □清 欢

  

  “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目中也就同样会有一千个孙悟空。上年纪的观众们心目中最棒的孙悟空是老电影《三打白骨精》中涂着金色油脸,唱着绍兴高腔的“六龄童”———“江南猴王”章宗义;稍年轻些的观众觉得要论经典绝伦的仁义美猴王形象,那是非“六小龄童”莫属了;再年轻一点的观众也许更青睐周星驰无厘头“大话西游”系列中那个和紫霞仙子订下一万年爱情契约的“至尊宝”……《西游记》是个名符其实的“聚宝盆”,能据此源源不断地衍生出各色面目的孙悟空。这一次,挥舞金箍棒,打上灵霄宝殿的孙大圣则是功夫了得的甄子丹。不过,马年新春隆重上映的国产3D大片《大闹天宫》虽是顶着“改编自《西游记》前八回”的名号面世,骨子里就是部年度贺岁商业娱乐大片,为的是让万千观众在享受超凡魔幻视效后哈哈一乐。而观众们也只有在“有容乃大”的胸怀下去看这部完全颠覆原著情节的电影,才能沉浸于那份强烈冲击感官的光影享受之中。

  “大闹天宫”是孙悟空“年少轻狂”时一段神勇无双的辉煌事,也是一段诱发“被压五行山”不堪后果的荒唐事。但没有大闹过天宫的孙悟空当不起“齐天大圣”的名号,没有在五行山下栉风沐雨苦历500年沧桑的孙悟空不可能成为后来西天路上降魔除怪的孙行者。只不过在这版《大闹天宫》中,孙悟空一场震天撼地的打斗不是出于无拘无束天性和骨子里强烈的反抗意识,而是为了友情———为青梅竹马的好友九尾狐之死,他在牛魔王的诓骗怂恿下迁怒于天庭,凭一根如意金箍棒搅翻天界,直到最后,胆汁质的尚武青年孙悟空才知自己被奸人利用,犯下大错。此时,这番天地为之黯然的“大闹”就不再是什么叛逆、神勇的举动,而只是一场热闹的打斗戏了。

  说到“热闹”,片中完全改头换面的剧情首先将原著的忠实观众们给“雷”了个外焦里嫩:女娲娘娘为保三界和平,化晶石补天,其中一块晶石遗珠受日月之精华,变作石猴,这情节我们太过眼熟了,太具有剽窃曹雪芹创作“宝玉”来历的嫌疑了;天宫在危难之际,请菩提老祖前来助战,老祖却为牛魔王的妖气所败———想那菩提老祖是何等VIP级别的神仙,就这样在一牛精前颓然铩羽?太不可信了;还有,孙悟空自愿被压五行山,铁扇公主是玉帝的亲妹子,二郎神甘愿给牛魔王当卧底等情节,真叫人晕眩不已。情节的瑕疵势必带来主题的变色。没有了原著中通过大闹天宫凸显的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也没有了神猴大败十万天兵后“齐天大圣”之旗高高飘扬的英雄主义情怀。剩下的只是冷硬如铁的秩序和凄凉漠然的天数,只有“很傻很天真”,被人当枪使还一度不知的悲催石猴在一场华丽精彩却意义寥寥的战斗后,俯首服罪的仓皇和无奈。也许有人会说《西游记》位列于四大名著,情节人人耳熟能详,但其深邃主题本就一直存有多重性和模糊性,反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都可借里面的情节来浇自己胸中块垒。《大闹天宫》既然是影视题材的二度创作,打上改编者自己的印记也在所难免。此话不假,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闹天宫》主题的确陷于平庸保守了,和原著中的思想主旨相较,高下立现。

  《大闹天宫》在编剧上的贫乏无力已不言而喻,但该片最大的意义在于填补了我国真人版西游电影IMAX-3D特效制作的行业空白。好莱坞顶级制作团队倾力打造的特效令天宫云雾缥缈中的建筑群、仙界诸神腾云驾雾的灵动飞行及战后花果山那赤地千里,焦尸残骸的惨状都有了一种既奇幻又现实的呈现。尤其是周润发饰演的玉皇大帝幻化为一条活灵活现的中华神龙时,那份古典神奇的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逼真细腻的龙鳞、龙甲、龙须简直是分毫毕现,栩栩如生。齐天大圣的“吹毫成兵”,捆仙索伸缩自若地束住美猴王、老君炼丹炉成就孙悟空一双火眼金睛,二郎神杨戬怒开额顶天眼……这些经典场面也都通过现代电影科技在银幕上有了三维立体的真实展示。要说视效上还有什么缺陷的话,也许就是西洋味过重了些,镜头在亦步亦趋的自我探索发展中还带有仿效好莱坞漫画英雄电影路数的痕迹。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欣赏、品评无数演绎、衍生而来的孙悟空形象,但脑海中应该始终清晰该文学形象的传统本源是怎样的!所以最后有必要提一点:小观众们看完此片后,绝对需要适时读一读《西游记》原著,以对片中改编过度的情节进行“拨乱反正”。毕竟吴承恩笔下的西游故事才是华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永远宝孕光含的璀璨明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