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松 这几天,鄞州万达广场里一家大门紧闭的健身房着实给不少消费者的心里添了堵。说起来,又是预付卡惹的祸。(2月11日《宁波晚报》) 近年来,由预付费消费引发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屡见不鲜。消费者办理会员卡图的是方便实惠,经营者推出这项服务能获得充足的流动资金和稳定的客源,本是皆大欢喜之举。可一些经营者不厚道,有的将门面转让,却不做好善后工作,结果新老板不认老会员卡;有的经营不善,亏损严重,想到了溜之大吉;更有甚者将卷款走人之事当成了发财捷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消费者是伤痕累累。 这厢消费者直呼倒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忙于打电话给媒体报料,向职能部门投诉,却很难挽回损失;那厢不厚道的老板却可能优哉游哉,看着报纸上对自己“光辉事迹”的报道盘算着又大捞了一笔,没准还已经在其他地方开了新店,又在门口摆放了高音喇叭,嚷嚷着: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办理会员卡优惠多多呀!等着下一批猎物来自投罗网。 出现这样的局面,有多方面原因。如消费者办卡时过于随意,经营者不诚信等,但一些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预付费会员卡大行其道,可职能部门采取了多少监管举措呢?不诚信的老板有的涉及金额相当大,经营者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可又有几个被揪出来乃至被绳之以法了呢?职能部门除了发出苍白无力的“办卡有风险,消费者要谨慎”之类的温馨提示外,又采取了怎样的有力行动呢?既然诚信不值钱,违约零风险,无良商家自然肆无忌惮。 要解决这一问题,职能部门的“监管之绳”要绑牢。要从源头抓起,在充分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出台更加明确细致的管理规定,如要求推出预付费服务的经营者要具备相应资质,提前备案,缴纳“保证金”。要是商家因为种种原因停止营业,要做好各项善后工作,这笔“保证金”能用来赔付消费者。各地职能部门还应考虑为商家建立细致入微的“诚信档案”,做到信息共享,一旦经营者有卷款走人之类的不诚信行为,那么此君日后无论在哪里,无论从事什么经营项目都将没门。倘若经营者的行为触犯了法规,有关方面还要依法追究经营者的刑事责任。这样一来,给商家戴上“紧箍咒”,经营者若是有失信行为就会“摊上大事”,恐怕就不敢再拿诚信当儿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