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洁 近年来,“吸氧”成了一个时髦词汇,不少人在家自备制氧机吸氧,制氧机也因此成为不少人送礼的选择。不过,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出消费提示,指出制氧机应在医生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吸氧对正常人具有保健作用,相反,不适当的吸氧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月18日《京华时报》) “吸氧神话”,并不孤单。尽管有过太多包治百病的“保健品”骗局,最终被戳穿得体无完肤,也有太多的上当者后悔不迭,不过,这并不影响每隔一段时间,便总有“新品”问世。这些总能被传得神乎其神,并风靡一时的“保健神器”本身,还真是宛若吃过了长生不老的“灵丹”。 那么,“保健神话”的生命力何以能如此之强,让“保健神话”们总能“吹又生”的春风又在何处?简单地归咎于公众警惕性的缺乏,对于保健骗术不长记性,频频上钩,恐怕也未必公允。 应该承认,各类“保健神话”上演的伎俩的确并不算高明,甚至根本称不上合规的医疗手段,并不难于被识破。比如“吸氧保健”就是。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让公众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提高了不少,的确让“吸氧神器”多了“卖点”。不过,当白领和学生吸氧可以“消除疲劳、提神醒脑、改善睡眠”,孕妇吸氧可以“促进胎儿生长”,老人吸氧可以“提高免疫力、延年益寿”,不仅可以“保健”,还能“美容”。如此老少咸宜的“保健神器”,不过是“包治百病”的新版本罢了。 有“老少咸宜、预防百病”这样明显的骗局马脚,却仍然未能引发警惕,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公众对于保健常识的欠缺。“吸氧神话”能够攻城略地,把“生意”做得如此之大,自然也拜公众缺乏常识所赐。同时,正规卫生保健服务缺位,公众的保健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也是让“保健”骗局吹又生的“春风”。由于保健本身直接产生的效益不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于预防保健工作有意无意的忽视,医疗体制本身所固有的“重治疗、轻保健”,何尝不是在为各种“保健神话”推波助澜呢? 一言以蔽之,各类“保健神话”其实绝非平白无故从天而降。相比戳穿“吸氧保健”这类骗局个案,“保健神话”究竟是如何炼成的?为何总能改头换面地风靡一时?正规的保健服务究竟能从哪里获得?或许才更需追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