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20日发出通知,要求从5月1日起,在二级以上医院就医,医疗机构和住院患者要签署协议书,承诺不收和不送红包贵重礼品。 “红包”何以存在?“红包”都有哪些秘密?卫计委所要求的这一纸协议,能管住已经飞了这么多年的“红包”吗? 据记者了解,三甲医院中住院病人给护士塞红包的现象很常见。“不塞红包根本住不进来。”一名准妈妈告诉记者,她想在某个大型三甲医院产科生孩子,但医院始终没有床位,后来通过关系找到了这家医院的护士长,又塞了一个大红包,才给加了床。 “病人是找关系硬塞进来的,都是熟人介绍的,才会收。要不找到关系,你塞红包想占个床位还塞不出呢。”一名医生说。 他告诉记者,他所在医院曾经有医生收了一名不熟悉病人的红包,诊疗非常成功,但病人居然拿着医生收红包录像告了这名医生。所以在三甲医院,病人必须通过“熟人关系+红包”才能住进自己要求的医院或找到指定专家。这种加塞进来的病人送红包已成常态,如果不给,医生甚至会对中间人说他带来的人“不懂事”。 “红包要分清楚是事后感谢还是事先敲诈,这点很重要。”一位从业20余年的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医务人员事先告知患者,或者是暗示患者,如果不给红包可能会在诊疗上吃点“苦头”,这种就是明显的敲诈,应当受到严惩。 “如果将患者的疑难杂病治好了,事后感谢的红包该如何处理?”一位主任医师坦言,自己遇到的最大红包是一辆当时价值20万元的轿车。虽然自己当时就断然拒绝,但也在想:“病已经看完了,患者由濒临死亡到转危为安,出院后为表示感谢说要送车,这种到底算不算红包?” 不少医生表示,还有一种更加说不清的“红包”———额外诊疗报酬绝对禁不了,因为业内潜规则早已将此视为合理的劳动收入。一名病人家属告诉记者,她曾经托关系找到某知名专家私下给家人看病,一次出诊的费用就是近万元。“整个诊疗也就花了专家两个小时。专家往返飞机票、住四星级酒店、请吃饭,还带着他家人去山里旅游了一次,还包了一个6000元的大红包。而这还是熟人介绍的人情价。” 评论 医疗不改进 红包难杜绝 “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使得医患关系难以真正平等。”一位内科主任医师分析,造成红包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仍在于患者太多,而好医生并不多。 一名血管外科医生认为,“医生收红包屡禁不止的背后,是医疗体制本身存在问题。”据了解,我国卫生资源只占世界卫生资源总量的2%,却要为占世界20%的人口提供医疗服务。这样,就出现了医院就是“医老大”的现象,名牌医院更是如此。可以说,只要不扩大卫生资源,只要患者对医院的选择性不成倍增加,医生收受红包就不会真正杜绝。 一些医生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次卫计委强调不允许医生收红包,并不比此前的法律规定更严厉。但《执业医师法》颁布实施以来,红包现象仍屡禁不止,可预见卫计委新规定作用相当有限。 新华社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