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星期日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2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门口那个堵啊

缓解办法大家想了不少 关键得靠各方积极配合

  雨雪天气,镇明中心小学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

  2

  有些方法挺成功

  从“家长护导队”到“护苗队”

  事实上,这些年来,校园门口道路治堵的工作,各方面都动了不少脑筋。简单来说,有人管、联合管、长期管,是最佳对策。江东交警大队李海港警官表示,校园周边的治堵其实并不是某一家的事,涉及到家长、学校和交通管理部门,归根结底涉及的是‘情与法’的平衡。 

  多方配合是最要紧的

  江东中心小学中山校区的大门恰好嵌在众多小区中间,紧挨华泰街。华泰街南邻百丈东路,北接中山东路,这两条路都相当繁忙。2010年9月,该校胡校长结合学校周边道路环境,设计出了一套学生“进校路线”,并组织学生家长组成“家长护导队”,由家长轮流充当交通护导员角色,和老师、保安以及交警们护送孩子安全进学校。

  说起设立“家长护导队”的初衷,胡校长表示:“我一直相信,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会把父母作为榜样来模仿,让家长一起参与维护交通,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种鼓励和促进,效果肯定会更好。所以我当时就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家长加入到文明开车、护送孩子进学校的活动中来。”

  方案实施后,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每天上学放学时,虽然校门口接送孩子的车子一辆接着一辆,但井然有序,学校周边交通,也比较顺畅。“说实在的,有了这支队伍,我放心很多。这种放心,不仅仅是在交通安全上,还有其他方面。”家长王女士这样说。

  江东交警大队李海港警官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校园周边的治堵其实并不是某一家的事,涉及到家长、学校和交通管理部门,归根结底涉及的是“情与法”的平衡。

  “理解家长的心态后,让其换位参与现场管理,效果比较明显。每年学校有新生,如果学校能高度重视,交警部门再加强管理,效果就能得到维系。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将造成再次混乱。”李警官说。

  2011年4月,市第二机关幼儿园又组建了“护苗队”。家长的车子在离校门10米外的马路边停下,“护苗队”志愿者就会上前将小朋友安全接进园内,不到一分钟,家长就可以开着车安心地离开。

  目前,海曙、江北和江东共有55所小学和126所幼儿园组建了“护苗队”,奉化、象山、镇海等地也陆续引进了“护苗队”模式。“护苗队”志愿者季昱介绍说,“护苗队”刚开始酝酿的时候,大家心里其实都没底,就只想着,能比以前拥堵不堪的情况好一点就算成功了。没想到,第一天实施,就有非常大的惊喜。

  “坚持其实不容易。长此以往,家长对志愿者的信任就成了一种支撑。而作为一个接受服务的孩子家长,将心比心,自己孩子受到了贴心的照顾,我也同样有义务去照顾其他孩子。”季昱说,“孩子快要读小学了,我也要准备报名加入小学的‘护苗队’,继续服务。”

  三种心态令交警最头疼

  江北实验小学的校门刚好在十字路口,出门就是清河路,对面是大闸路164弄。这个区域内居民小区有不少,每到上下学时,清河路双向除了各留下一个车道让人通行外,其他车道停满了接送车辆。而大闸路164弄这条单行线也常被接送车辆堵了出口,居民投诉不断。

  有鉴于此,2013年9月,交警与江北实验小学合作,一起尝试了治堵的新举措。家长陈女士回忆说,当时,学校提前向大家发放了《告家长书》,也让家长能有所准备,“学校通知得很详细,还有专门的路线图和车辆停放点说明,例如私家车要根据车型停放在不同区域,只能单排停靠,并排停靠者会被抄告,校门口不准掉头等等。大家一看就明白了,接送孩子方便了不少,也快了很多。”

  胡阿姨是骑着自行车来接外孙的,她说:“不同年级的孩子放学时间也变得不一样了,每隔几分钟放一个年级,既减少了拥挤,也让我们心里有了底,能估计好接孩子的时间。学校还发下专门的自行车车牌,规定了专门停自行车的地方,各归各位。”

  江北交警大队的翁警官干这行已经十多年了,他觉得校园周边的交通整治真的很难。因为与管理其他的交通参与者不同,很多学生家长潜意识里拥有非常强势的心态,主要来自对独生子女的爱护。

  其中三种心态令交警最头疼:

  一是情有可原,只要为了孩子,啥都需要别人理解。最常见反问语句是,“我家孩子出了事怎么办?”

  二是法不责众,大家都在这么做,除非一起处罚才公平。最常见的反问语句是,“你看别人也停着,你怎么不去处罚别人?”

  三是就近原则,新的措施规定出台了,就投诉不能在校门口下车。最常见的反问语句是,“要多走50米路了呀,你说怎么是方便了?”

  翁警官说这些观念改了,校园门口的交通治堵就好办些。以江北实验小学为例,这些年,通过学校、交警与家长的反复沟通,能够理解支持校园周边治堵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设施等完善后,效果就有所巩固了。

  3

  大家都来出主意

  就算不适用,也能拓展思路

  车越来越多,校园周边道路的治堵注定是场持久战。除了极少数可通用的措施外,大部分学校还得因地制宜。在采访过程中,市民们也提出了很多建议,不管是否适用,至少是一条新思路。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真要见效果,还是得“社会总动员”。

  学生拼车上下学

  校门口交通拥堵,“一人一车”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一个家长可接送几个学生,路上的车就少。按照交警的计算,家校两点与家校单位三点相比,还可大大减少路面上的车流。拼车上下学,已有家长在尝试。

  “现在是零择校,同一小区有同学的机会应该会越来越大吧。拼车上下学,家长轮流开车接送,肯定是经济又方便。”市民张先生说,自己和妻子经常要出差,有时碰巧两人都不在,只能让老人陪孩子打车,但这个时段打车很难。如果有长期拼车的同伴,估计会方便很多。

  不过,找个同伴并不容易。同班同学同一个小区很难找,帖子上找来的拼车同伴,很多家长也不放心。江东某中学校办陈老师说,拼车是家长自发做的,学校一般不反对,但会提醒拼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多装几个监控

  有市民提出,没有约束,就会滋生不自觉,在校园周边多装几个监控或许能约束很多违法行为。这里交警部门有个提醒:驾驶人在车内也算违法停车的,按照规定一次罚款50元。

  安装电子警察成本较高,但方式得到警方认可。江北实验小学门口,江北交警就做了一些尝试,灵感来自于厦门一学校的校园道路治堵措施,即家长一旦被抓拍,除了交警处罚外车牌号还要递交学校通报。该措施实施半年效果明显。

  民警也表示,抓拍处罚不是目的,目的还是请家长改变观念。接孩子不应该是车等着人,应该是人等车。等孩子来了即停即走,可以让大家都方便。要是像部分家长,宁愿被处罚,那么一次50元的处罚恐怕也低了。

  设置可移动信号灯

  北仑太和学校门口是太和路,交通流量比较大,每天早上7点多,接送孩子的车让鸿翔锦园小区的私家车难以出入。有人提出,是不是设置一个临时的红绿灯,这样某时段的大车流就会得到有效疏导。

  记者就此请教了交警。但交警表示,交通信号灯会对主干道车流形成较大的阻碍,还得看具体情况来实施,如果车流量比较大的路面,增设太多类似的信号灯,就会对主干道交通形成多次干扰,实际效果可能就不太好了。交通是个系统,不能光考虑一个点解决问题。

  设临时停车区域

  这个方案需要学校周边有临时停车区域。即便有,实施起来并不简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成功的案例是鄞州宋诏桥小学,学校边上就是麦德龙超市的大型停车场,上下学时段停车场内停放的车辆比较少。超市方面愿意免费提供给家长停车,又辟出一条小路走到学校,这段路由“护苗队”队员来带领。由企业配合,交警协调,家校配合,路面拥堵得到缓解。

  当然也有碰壁的。江北实验中学曾有家长提出,在上下学时段,希望宁波大剧院能开放停车资源,作为家长车辆临时停放。但由于管理方面的一些困难,最终没能成功。

  临时封闭道路

  江北惠贞书院门口的丽江路比较窄,一旦单边停放车辆后,其他车辆就很难交会。有家长就提出,交警部门是否能考虑短时封闭道路,仅供家长接送车辆通行。这样就能有效缓解校门口的拥堵。

  据了解,目前宁波还从未对道路采取这样的措施。交警部门的主要顾虑是,道路资源是公共的,短时封闭会对其他车辆造成较大影响。在学校门口实施单行线的已有不少,也符合道路但直接封闭还需要进一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