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代沉香木鱼 |
□刘英杰 木鱼是外形酷似鱼头形状的一种木制品,敲击它能发出低沉悠远的声响。很多藏友将木鱼视为佛教用品,其实不然,木鱼尽管作为佛教宗教歌曲的伴奏乐器,但并非为佛教专用,早在明清时期,木鱼就已经用于宫廷音乐、昆曲以及民间音乐的演奏。通常大木鱼用桑木或者椿木制作,最大的面径可以达到四十厘米以上,发出的声音比较低。小木鱼多用檀木或红木制作,发音较高。寺庙中使用的木鱼,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圆形,另一种是长条形的。一般来说,圆形木鱼的规格多种多样,而长条形的木鱼大多在一米左右。 笔者曾见到一件清代沉香木鱼,是一件极为小巧的木鱼,可能因为材质精贵,大小不过10厘米,却形制优美,包浆漂亮,芳香四溢,纹饰绝伦。这件沉香木鱼整体呈鱼形,而且是极为难得的双鱼相对,较一般的宗教木鱼而言,此木鱼在雕镂上不只是浅浮雕勾勒形状,而是采用圆雕艺术手法,使鱼的形状和神态极为夸张。特别是木鱼口部的两只鱼的眼睛,突出而加以呈现,这就更为接近木鱼的本意。木鱼名称之由来,盖取“鱼日夜不合目”,故刻木象鱼,击之,用以诫昼夜思道。正基于这样的原因,佛道两家均于诵经礼忏时,与铜磬相互配合,用以节制经颂。 从这件沉香木鱼可以看出,木鱼腹部中空,头部正中口开,尾部盘绕,其状昂首缩尾,背部是木鱼的敲击发声部位,呈斜坡状,两侧呈三角形,底部是椭圆形。与沉香木鱼配套使用的,是沉香木制成的用以敲击发声的锤子,锤头做成橄榄形。 古代的木鱼又称木鱼鼓、鱼鼓或鱼版,其形状、用法均与后世不同。演奏时,大圆鱼形木鱼需置于地面上,小圆鱼形木鱼则用左手托持,右手执锤头呈橄榄形的木锤敲击,发音短促,音色清脆洪亮,是富有特色的节奏乐器。常用于戏剧、曲艺伴奏、器乐合奏、民族乐队和宗教音乐中。木鱼在戏剧中,用于昆曲、京剧、晋剧(山西中路梆子)和藏戏等剧种的伴奏。广东音乐使用的是长鱼形木鱼,在合奏中有时要使用大小两个木鱼,大木鱼发低音,小木鱼发高音。在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浙东吹打、河北吹歌等民间器乐合奏中,多应用小圆鱼形木鱼,它常与鼓板一起配合使用,以鼓板击重拍,用小木鱼击轻拍。在民族乐队中,常备有音高不同、数量不等的整套团鱼形木鱼,它们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编排成套,多用于配合轻快活泼的曲调,有时也用以敲出简短的独奏乐句,还可用来模仿战马奔驰的音响效果。在佛教、道教音乐中,木鱼既是法器,又是离不开的节奏乐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