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关 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2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邻里更和谐 小区更文明

镇安社区居民乐当“一小时义工”

  昨天早晨,“一小时义工”的老年志愿者在小区里捡垃圾。 记者 唐严 摄

  □记者 张颖

  

  昨天早上8点半,天雾蒙蒙的,早春的风拂过脸仍有寒意。

  套上红背心,戴好红帽子,65岁的周伟方从江东镇安社区居委会走出来,开始了“一小时义工”的工作。与他同行的,是50多名相同装扮的义工。大家都左手拿着垃圾袋,右手提着夹子。

  昨天,是镇安社区“一小时义工”的团队日。这些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有说有笑地分组分工投入了“卫生拔刺”的义务服务中。

  “小区这么清爽,多亏了你们”

  镇安社区下辖12个小区,地理位置相对分散。50多名老人自发分成了两组,往不同方向的小区走去。

  周伟方所在的小组进入杉杉苑后,大家五六人一组,自发地进入不同的道路,开始捡起了垃圾。烟头、塑料袋、纸巾是最常见的,草坪更是“重灾区”。“比起两年前,现在算是干净多了。”周伟方告诉记者,那时随手拿的垃圾袋不到半小时就会被装满。但现在,有时一小时也难得装到袋子的一半。中途,一看到周伟方和同伴的红衣红帽,小区住户会停下脚步,大喊一声:“小区这么清爽,多亏了你们。”

  周伟方说,从2012年开始,“一小时义工”将周三增设为团队日。这天,几乎所有的团队成员都会聚集一起,然后分组对12个小区的环境进行卫生清理。

  “做热心事,我收获很多”

  “一小时义工”团队是镇安社区的一张温馨名片。

  2010年11月,在团队成立的半年后,周伟方退休了。当时,团队只有26个义工。刚退休在家的周伟方好奇地发现,他家楼下的草坪上常常会出现一些和他年龄相仿的人,穿着志愿者的衣服在捡垃圾。周伟方一打探才知道,社区居委会半年前成立了“一小时义工”团队,只要是热心的社区居民都可以参加。

  起初,他只是想做点有意义的事。不想,做义工会上瘾。“在他人眼里,我是在做热心事。其实我收获也很多。”1998年,周伟方搬入镇安社区,“邻里间也不多走动,最多打打招呼。”成了“一小时义工”后,他单调的生活圈里似乎多了一些热闹。周伟方觉得,小区里环境好,看着心情也好。自己不仅有付出,同伴的嘘寒问暖,说话解闷也是贴心的回报。

  目前,“一小时义工”团队已拥有50多名义工,年纪最大的一位已经76岁了。

  “抽出一小时很容易,有心就行”

  周伟方回忆道,刚搬进小区那会儿,有几户人家经常在楼道口用老式煤炉烧水,不但呛人,木头还堆得到处都是,劝说多次都不见效。

  周伟方成为义工后,和同伴们主动上门,清理这些人家门口楼道里的木屑木炭,同时借机向住户讲烧煤炉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一个月后,小区里的煤炉子陆续“消失”了。

  在平时,“一小时义工”主要工作就是在小区里巡逻检查,他们的分组安排都由社区居委会统筹。记者了解到,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五六名义工负责日常服务。通常,服务时间是早上8点半至9点半,下午1点半至2点半。

  按照周伟方的说法,团队里的每一名义工,都一样热心负责。在他前头的草丛里捡纸巾的董梅玉,就是其中之一。今年70岁的董梅玉,每隔一周,都会被安排一天的小区巡逻工作,和五六个同伴,分上、下午两次巡逻12个小区。“要抽出一个小时很容易,有心就行。”当记者问及会不会影响日常自己的生活,董梅玉说:“事先都安排好了,家人也很理解和支持。”

  周伟方告诉记者,现在小区里有不少年轻人也想加入“一小时义工”组织呢。同时,社区周边的商家也开始自觉地负责起自己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等。“我们一群人的行动,带来了一片地方的文明。我觉得很欣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