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人文/地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02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萧王庙

  上图:萧王庙

  下图:庙里的雕龙石柱

  □竺家惠

  萧王庙在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永丰村。庙以人名,地又以庙名。始建于北宋庆历二年(1042),至今快千年了。庙祀北宋时奉化县令萧世显,历代均有毁建,现存的殿宇系清代中期的建筑。

  萧世显是汉初名相萧何的后裔,现江苏沛县人。北宋天禧二年(1018)任奉化县令,爱抚百姓,廉洁奉公,深得民心。1021年夏,正值早稻抽穗扬花之际,县内大旱,尤以泉口(即今萧王庙街道一带)最为严重。田地龟裂,稻禾枯萎。萧世显巡察于阡陌陇亩之间,忧心如焚。于是和父老察看地势,垂询农人,在大埠头附近新凿五里内河,又在剡江上拦江修建土堰,抬高水位,使江水流入新河,以供灌溉,从而解除了旱情(后来人们把这种土堰称为萧公堰。此法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初)。第二年,就在早稻即将成熟时,泉口又遭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落到田里,顷刻间就把稻穗啮啃精光,只剩下光秆。萧世显夙兴夜寐,身先士卒,率男女老幼到田间驱赶、捕杀蝗虫,还把蝗虫放在口里大嚼以解恨。此时正值伏天,暑热难挡,加之连日劳顿,身心疲惫,当他走到禽孝、长寿两乡之交的界岭(即现萧王庙庙址)时,忽中暑暴卒。人们为怀念这位勤政爱民的县令,不久就在他暴卒处建萧公祠纪念他。元至正21年(1361),朝廷追封萧世显为绥宁王,萧公祠也改称为萧王庙。

  萧王庙坐北朝南,建在同山余脉的高坡上。远处冈峦起伏,脚下剡水泱泱,居高临下,数里之外,就可望见它红墙灰瓦,飞檐翘角的雄姿。庙通面宽5间。建筑面积达140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前进、台亭、正殿、后殿,两侧有厢房。正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宇轩敞,用材硕大。殿前四根前檐石柱,均有矫首昂尾、张牙舞爪的游龙浮雕,栩栩如生,富有动态。正殿梁间悬挂匾额,琳琅满目。厢房、台亭的石柱上镌刻许多歌颂萧世显功绩的楹联。台亭为正方形。顶端饰有螺旋形藻井,能使声音产生共鸣,余音绕梁。藻井全为榫卯结构,不施一钉,又以金黄、紫红、靛青等色髹漆,流金溢彩。山门多石雕、木雕和砖雕,刻花卉、人物、戏剧故事。东、西两边墙上刻嵌两米余见方的“龙”、“虎”擘窠大字,笔力遒劲,传为清代书法家毛玉佩的手迹。

  萧王庙是目前奉化市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庙宇建筑,1983年县人民政府公布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又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经和溪口的风景连成一线,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参观者络绎不绝。

  萧王庙每年正月十三开始,必举行盛大庙会,至正月十八结束,为时六天,叫灯祭,又叫做大拜。既庆贺元宵,又为祭祀萧世显。其间庙里日夜连续演戏。以前专演京剧,现在则多演越剧,十里八乡的人们蜂拥而至,万民同乐。祭祀活动由界下四堡(数村为一堡)轮流负责,互相竞奇争荣。相传庙界下的后竺村,村民列成长队,把祭品一一传递至五里之外的庙里,显示村大族众。置办的祭品极为丰盛。所用的全猪、全羊,一年以前就由专人饲养。既有山珍也有海味,还有水果和各色糕点等。庙内红烛高烧,日夜通明,香烟缭绕,百姓云集,为一方盛事。祭祀毕,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萧世显的塑像,随着仪仗,沿村落游行,叫做菩萨出殿,行程十余里。轿后面还跟着高翘队、十八盏连灯和抬阁等,一路锣鼓喧天,鞭炮火铳齐鸣,所过之处,观者塞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