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博古架 |
□青丝 博古架是放置古董或工艺品的木架,是过去大户人家厅堂书斋里常见的家具,除了陈列展览的功能,它还能够巧妙地利用空间为居室进行美化,起到遮蔽、隔断、装饰的效果。 作为一种开放性的陈设家具,博古架最早只是宫廷或官方在馆藏文物、文件时使用,其后才逐渐进入普通家庭,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博古架也有很多别称,“十锦隔”、“十锦子”、“多宝阁”、“博古屏”,不一而足。从这些不同的名字当中,也可略窥这种多格式柜架的功能演变。清代是博古架最为流行的时期,从乾隆中叶时起,考据集古盛行,官员大吏都争以财力多方罗致各类古董,蔚为一时风气。在这股风潮的引领下,有清雅意趣的文人及富商大贾,也都喜欢在厅堂或书斋里陈设清供玩物,以此作为气派点缀,或彰显文化品位。博古架也由此呈现出了繁荣景象,大量出现在贵族富户的家中,具有很强的时代风格,被认为是典型的清式家具之一。 注重设计、形式多变是博古架最显著的特点。其造型并无定式,而是根据不同的空间结构、不同的使用定位进行设计,圆形、方形、菱形、扇形、六角形、半圆形,形态所在多有。柜架内的框格,也是根据陈设物品的数量及大小定制,多可至上百格,少至几格,高低错落有致,上面摆放香炉、帽筒、如意、掸瓶以及各种古玩器物,不仅有很好的美化装饰效果,还可使居室空间具有立体感。如《红楼梦》的第17回描写大观园内的房舍:“一槅一槅,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另外,在古人住宅的入门处,会特意保留有一个隔局空间,博古架在这里可以起到隔断、屏障的作用。 博古架的用料大都十分讲究,多采用质地致密、纹理美观的珍贵硬木制作,如紫檀、花梨木、鸡翅木、红酸枝,尤崇尚深色调的木料,且不混用,取其古雅朴厚之美。 在旧家具藏品当中,博古架较为多见,但是,藏家特别要注意老料新工的现象。也就是利用其它旧家具的木料,多种木料并用或以小材料拼接而成的新品。这种失去了古董价值的博古架,价格也会与真正的老家具有着很大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