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宁波/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们圈圈坐 讲得比老师多

鄞州区初中课堂今年“活”起来了

  塘溪镇中心小学新型课堂场景。 通讯员 李永晓 摄

  □记者 成良田 通讯员 麻万掌

  

  五六名学生围成一桌,每组都有块自己的小黑板,上课不再只由老师讲,小组合作学习、随后轮流展示环节更多……这种新型课堂教学,曾让人眼睛一亮。早在2011年11月17日,本报就以《每个教室三块黑板 学生分成几组围坐》为题,报道过鄞州区云龙镇中心初级中学探索这种新课堂改革,引起多方关注和热议。

  现在,这种新型课堂模式成为鄞州课堂改革新方向。鄞州区教育局昨日表示,从今年起,全区初中学校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学科、全班级、全方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小学高年级段尝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学生以组为单位

  面对面围坐着讨论

  这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被称为“生动课堂”,与以往课堂最大的不同是,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纳者成为知识的探究者、思考者和体验者,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前,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份有重点难点等知识的“导学案”资料,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学。课堂上,学生以组为单位面对面围坐着讨论、解决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并互相帮助学习。通过学生上台讲解、剖析、展示,以及任课老师的点评和总结,达到最佳课堂效果。

  教师教学方式也有明显改变,从以前的“一言堂”灌输式转变为启发诱导式、自学辅导式、小组合作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鄞州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新课堂模式源于3年前中国教科院与鄞州区的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项目,最初在云龙镇中心初级中学、田莘耕中学等学校试点,经过3年的探索和完善,“生动课堂”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

  开小差打瞌睡现象基本没有了

  多名受访学生表示,新型课堂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家长则担心,新课堂很新颖很活跃,但是“热闹背后,孩子是否真学到东西”。

  记者了解到,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后,一堂45分钟的课程将大致分为“教师提炼”、“学生自学”、“课堂互动”、“巩固提升”等环节,每个环节安排10分钟左右,老师讲满一节课的现象不见了,学生自学、探讨的时间大幅增多。

  一名初一新生说,以前上课经常开小差,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因为知道第二天会在课堂上讲,能不预习就不预习了。现在不主动不行了,跟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学习,自己可能也要展示,这是压力,也是动力。

  云龙镇中心初级中学一名初二学生说,“经常要代表小组发言讲解,开始会有些紧张,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发现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有不少提高。”

  作为第一批实行新课堂模式的学校,田莘耕中学在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尝到了“甜头”。鄞州区田莘耕中学校长王剑平说,实行新型课堂,每个学生要展示,每组要评比,确实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教室里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现在开小差、打瞌睡的现象基本没有了。不仅如此,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性格品格方面有积极作用,很多德育工作通过小组模式开展往往能取得更好效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