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届学院奖在洛杉矶揭晓,两大热门影片《为奴十二年》和《地心引力》以三七开揽下十个奖项,前者获得最佳影片,后者拿到最佳导演,马修·麦康纳和凯特·布兰切特则众望所归地获封影帝影后。拿到这份榜单,很多人评价这个结果“毫无悬念”或者“没有冷门”。 拿今年的结果来说,代表传统价值取向的《为奴十二年》和代表技术革新的《地心引力》分享了最重要的奖项,这基本是近五年奥斯卡评奖结果的一种趋势。2010年,关注伊战的《拆弹部队》拿下六项大奖,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3D电影《阿凡达》收入摄影、视觉特效和美术指导三个技术奖项;2011年,表现英王乔治六世克服口吃经历的《国王的演讲》获得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原创剧本四项大奖,出品方原本打算拍成3D的《盗梦空间》囊括最佳摄影、视觉特效等四个技术奖;2012年,借鉴默片手法描绘默片时代好莱坞的《艺术家》收获最佳影片等五项大奖,同样向默片时代致敬的3D巨制《雨果》则拿下了数量相当的技术类奖项;2013年,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的《逃离德黑兰》获得最佳影片,李安的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则收入最佳导演、摄影、视觉特效和配乐四个奖项。 从结果上看,近年奥斯卡奖在最佳影片的归属上基本保持传统,历史、战争、人物传记依旧是最受青睐的题材。而在技术类奖项上,已经全面倒向以3D电影为代表的革新派,且认可程度与日俱增,这也直接导致了像罗杰·迪金斯这种传统摄影大师提名11次而不中的窘境。当然,如果把今年的结果放到奥斯卡86年的历史中看,还是能够感受到革新带来的变化。与科幻小说在文学界的处境类似,科幻电影此前基本是与奥斯卡大奖绝缘的。 最佳影片《为奴十二年》的成功其实也有点革新与保守并存的意思。导演史蒂夫·麦奎因原本是生活在伦敦和阿姆斯特丹的视觉艺术家,并非好莱坞圈内人。麦奎因《为奴十二年》的计划得到布拉德·皮特赏识,这位大明星不仅自己客串了一个救世主式的角色,还参与投资成为该片的制片人。影片最终吸引了“卷福”康伯巴奇、保罗·吉亚马蒂、保罗·达诺等一批颇具实力的演员加盟,除了主题上的政治正确,充沛的演员资源也是该片最终获奖的重要因素。要知道演员除了在人数上占到投票者的五分之一,更是天生的公关专家跟活广告。新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