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由于候车长廊的顶棚比较窄,飘进来的雨水淋到了乘客。记者 徐佳伟 摄 |
□记者 张寅 铁路宁波站南广场的公交候车长廊,只有一条窄窄的顶棚。由于顶棚两侧没有加装向外延伸的雨篷,这两天下雨,不少在里面等车的乘客都被从顶棚下面飘进来的雨水淋湿了。昨天,这个细节上的小缺憾,成了本地不少网友在网上热议的话题:“下雨天,在火车站等候公交车,你淋湿了吗?” 多数网友觉得,要是能弥补这一缺陷就好了。然而,当记者就此寻找相关的责任部门时却发现,采访的4个部门中没有一个主动揽下这个小小的“民生细节”。 市民建议:候车长廊顶棚两侧加装雨篷 昨天中午11点多,天空飘着雨丝,有些冷。铁路宁波站南广场的公交候车长廊里,缩着不少等车的乘客。 候车长廊是敞开式设计的,顶上只有一条窄窄的顶棚,雨丝随风飘进长廊,淋在了乘客的身上。有的乘客行李少,站在长廊内,一手提行李,一手还可以打雨伞;而那些拎着大包小包的乘客,腾不出手打伞,只能任雨丝淋在身上。特别是在候车长廊的“上车区”位置,靠近路边,排着队急切地等着公交车到来的乘客,由于人多打伞不方便,更是只能迎着雨站着。 “要是候车长廊的顶棚两侧能加装雨篷就好了。”一名衣服已经被雨水淋湿的林姓乘客,在匆匆踏上公交车前对记者如是说。 这名乘客的话得到了很多市民的认同。在候车长廊等公交车的邬师傅说:“这个候车长廊是敞开式的,顶棚又不宽,下雨天雨会飘进来,长廊里湿漉漉,真不好。” 4个相关部门无一主动“揽活” 铁路宁波站南广场的公交候车长廊,到底能不能在现有顶棚基础上再加装雨篷?该由哪个部门出面研究此事的可行性?昨天,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南站综管办、南站建设指挥部、市铁路建设指挥部、市交通委4个相关部门。遗憾的是,无一部门主动站出来“揽活”。 南站综管办综合管理科的王科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乘客在候车长廊等车时淋到雨的现象,他们在日常管理时已经注意到了,并在一些会议上提出过。但由于加装雨篷涉及候车长廊的整体规划设计问题,要改动,还要报送设计院更改设计。王科长表示,南站综管办只是管理部门,搭雨篷属于建设,不在他们职责范围内,因此他建议记者采访南站建设指挥部为宜。 记者随即致电南站建设指挥部。该部办公室陈主任明确表示:“这事不归我们管。我们只负责铁路宁波站周边配套道路设施的建设,场站内的设施建设属市铁路建设指挥部。”他建议记者采访市铁路建设指挥部。 而市铁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一位陈姓工作人员在接到记者采访电话后表示,他会找一个专门负责铁路宁波站设施建设的工作人员给记者来电。几分钟后,记者接到电话,对方直接表示:“这事不是我们管的,你找市交通委一位杨处长。” 记者遂又电话联系了他所称的市交通委杨处长。杨处长表示,铁路宁波站南广场的场站设施还没有移交给他们,因此这事应该还是属于海曙方面管的,应该找南站建设指挥部解决。 专家:为民服务不可推诿 铁路宁波站南广场的公交场站有32条公交线路,承担了铁路宁波站50%以上的客流量,按照之前媒体的统计,其数量约为6.5万人次。“让这么多的人淋着雨候车,怎么都说不过去。”昨天,宁波工程学院副教授朱美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民通过媒体、网络反映问题,相关部门不应该选择推诿的态度。” 他说,铁路宁波站投入运营不久,市民发现一些不足的问题,实属正常。有关部门若能根据市民反映及时作出一些调整修改,不仅体现了市民与相关部门的良性互动,也是这些部门真正将民生为本放在心上的最佳见证之一。 “相关部门选择推诿,推掉的其实是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朱美燕指出。
|